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安徽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

1、2022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6497名;

2、2021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2575名;

3、2020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7700名;

4、2022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3172名;

5、2021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3368名;

6、2020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8294名;

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2 理科 本二 491 96497 省政府
安徽 2022 文科 本二 520 23172 省政府

2、2021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1 理科 本二 485 92575 省政府
安徽 2021 文科 本二 558 23368 省政府

3、2020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0 理科 本二 477 117700 省政府
安徽 2020 文科 本二 544 18294 省政府
2024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广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jwc.sdutcm.edu.cn/
山东中医药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3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三、山东中医药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简介 (2021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经过六十余年几代人辛勤耕耘和不懈奋斗,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现在学校三校区(含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办学,总占地2039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4200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205万册、电子图书77余万册、古籍善本近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教学医院,其他类实践教学基地100余处。现有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厚重基础、注重特色,努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其中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课程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二级学科,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中医、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在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位列第6,中西医结合位列第5,临床医学持续保持在ESI全球前1%。先后涌现出一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称号的优秀学生。学校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在第二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中获得总冠军,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荣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中西医临床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学校坚持师德为先、人才引领,打造实力雄厚人才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36人,其中兼职导师87人,硕士生导师1011人,其中兼职导师518名。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者3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8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3人,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9人,“山东名老中医”1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12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建校以来,连续两届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8项。学校坚持科技驱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3个国家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有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培育),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32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