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安徽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4-18 15:35:49 高考助手网

一、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

1、2021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6759名;

2、2020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4107名;

3、2020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2354名;

4、2022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742名;

5、2022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428名;

6、2021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9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320名;

7、2021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6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1767名;

8、2020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516名;

9、2020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0193名;

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湖南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2 理科 本一 525 60612 省政府
安徽 2022 理科 本二 486 102002 省政府
安徽 2022 文科 本一 553 7742 省政府
安徽 2022 文科 本二 521 22428 省政府

2、202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55 36759 省政府
安徽 2021 理科 本二 494 84022 省政府
安徽 2021 文科 本一 595 7320 省政府
安徽 2021 文科 本二 560 21767 省政府

3、2020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0 理科 本一 578 34107 省政府
安徽 2020 理科 本二 515 82354 省政府
安徽 2020 文科 本一 574 6516 省政府
安徽 2020 文科 本二 541 20193 省政府
2024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湖南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吉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4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湖南中医药大学在湖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湖南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湖南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湖南中医药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中医药院校。校(院)共有四大区(含浦校区、砂子塘校区、溁湾镇研究院南院、桐子坡研究院北院),占地面积1400余亩。下设19个学院,5个校办企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1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34年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57年成立湖南中医药研究所,1960年设立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65年省中医药研究所整体并入,1972年重新分出恢复原建制,1979年成为全国首批取得中医类研究生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2002年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2018年成功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秦裕辉,校长戴爱国。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理念,中医药学科特色全面提升。现有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中医学入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药学入选“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学校构建了国家、部省、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0个。在2017年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位列榜单。中医诊断学继续保持了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的领先地位,中医内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等重点学科中医药特色鲜明,国内地位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49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67人,有博士生导师105人、硕士生导师49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自主培养了国医大师、“*”特聘教授、国家“*”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10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省芙蓉教学名师、省名中医等名师名医170余名。学校坚持引培并举,涌现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优秀人才、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芙蓉学者”、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人选等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为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积累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学校坚持质量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9812人、研究生3022人。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15个;国家级及省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82门;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5个。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7个。“十三五”以来,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70余项,省级奖励15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中医临床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中医院校“远志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学校培养了15万余名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主体的精英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科研大楼、实验动物中心,新增科研实验室2.40万平米,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6个;投资2.50亿的研究院传承创新科技大楼已开工建设。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69项,获批科研经费3.075亿元,实现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区域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大项目的突破;获专利授权481项及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6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58项,“中药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学研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湖湘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验收。Atta院士中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一带一路”传统医药院士工作站落户我校;成立刘良院士工作站,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成功申报英文期刊《DIGITAL CHINESE MEDICINE》,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省内第一个获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的高校。拥有5个校办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