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安徽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5 21:19:45 高考助手网

一、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

1、2022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中外合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5288名;

2、2022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7052名;

3、2021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中外合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8373名;

4、2021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9910名;

5、2020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中外合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9031名;

6、2020年安徽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1412名;

7、2022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3359名;

8、2021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911名;

9、2020年安徽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天津城建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9586名;

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天津城建大学在安徽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天津城建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2 理科 本二 466 125288 市政府
安徽 2022 理科 本二 490 97052 市政府
安徽 2022 文科 本二 520 23359 市政府

2、2021年天津城建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1 理科 本二 458 118373 市政府
安徽 2021 理科 本二 477 99910 市政府
安徽 2021 文科 本二 558 22911 市政府

3、2020年天津城建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安徽 2020 理科 本二 465 129031 市政府
安徽 2020 理科 本二 516 81412 市政府
安徽 2020 文科 本二 542 19586 市政府
2024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天津城建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天津城建大学招生计划在吉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天津城建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天津城建大学招生计划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天津城建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天津城建大学在湖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天津城建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天津城建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天津城建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天津城建大学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依托天津大学开办本科教育;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1998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2007年,学校被批准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199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4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依托行业,强化特色,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精神,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已经培养了7万余名适任敬业的优秀毕业生。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有15个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17823人,其中本科生15935人,硕士研究生1612人,留学生226人,预科生50人。设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2个天津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和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和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6个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29个专业实行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改革,新增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3个新工科专业。拥有10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1个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13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天津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批天津市教学团队14个、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1个、天津市教学名师13人。学生就业率名列全市本科院校前列。学科特色鲜明,科研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校有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城市文化7大学科群,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土木工程)、1个天津市一流(培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6个天津市重点学科。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9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2项;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发明专利授权96件。有1个国家工程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人文社科基地、1个高校智库、1个省部级成果转化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战略联盟、1个省部级科普基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科技平台21个。2018年首次获批天津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19年首次获批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2020年首次获得天津市专利奖。学校科技经费持续增长,近三年年均科技经费过亿元。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显著增加。学校现有教职工1399人,其中专任教师1042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433人。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2人,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3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8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3人,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青年科技优秀人才3人,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3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拥有6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天津市“项目+团队”创新B类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教育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与17个国家的42所院校及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外16所大学开展了26个国际合作项目,包括1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短期学生交换项目,2个教师培训项目,1个境外办学项目,2个联合研究中心项目以及1个海外实践基地项目。其中与丹麦VIA大学合作举办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已招生七届;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工业大学和克拉科夫工业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工程学院正式成立,首届招生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