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北京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济南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6-11 19:33:15 高考助手网

一、济南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济南大学在北京2022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3164名;

2、济南大学在北京2022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8261名;

3、济南大学在北京2021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3094名;

4、济南大学在北京2021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0438名;

5、济南大学在北京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3056名;

6、济南大学在北京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1686名;

7、济南大学在北京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9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8104名;

8、济南大学在北京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8986名;

9、济南大学在北京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5069名;

10、济南大学在北京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5347名;

济南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济南大学在北京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济南大学在北京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北京 综合 不限 本科 514 23164
2022 北京 综合 本科 541 18261

2、济南大学在北京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北京 综合 不限 本科 507 23094
2021 北京 综合 本科 523 20438

3、济南大学在北京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北京 综合 本科 523 23056
2020 北京 综合 不限 本科 530 21686

4、济南大学在北京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北京 理科 - 本科 519 18104
2019 北京 文科 - 本科 546 5069

5、济南大学在北京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北京 理科 - 本二 516 18986
2018 北京 文科 - 本二 561 5347
济南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南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济南大学在江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济南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济南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济南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济南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江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福建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北京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南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济南大学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70多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5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设23个学院,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学校每年本科招生专业80个左右,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38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65人,其中教授344人,副教授7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07人。现有双聘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