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重庆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4-14 12:58:30 高考助手网

一、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2846名;

2、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5727名;

3、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76859名;

4、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76890名;

5、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8424名;

6、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重庆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9078名;

7、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重庆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9510名;

8、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重庆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1554名;

9、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重庆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1264名;

10、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重庆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8453名;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重庆 历史 - 本科 464 22846
2022 重庆 物理 - 本科 430 76859

2、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重庆 历史 - 本科 498 25727
2021 重庆 物理 - 本科 451 76890

3、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重庆 理科 - 本二 445 68424
2020 重庆 文科 - 本二 495 21554

4、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重庆 理科 - 本二 466 69078
2019 重庆 文科 - 本二 503 21264

5、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重庆 理科 - 本二 453 69510
2018 重庆 文科 - 本二 457 28453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招生计划在江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jwc.gcu.edu.cn/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值得报考吗
2023年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是985还是211大学 是否入选
2023年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2023年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吉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三、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753亩,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54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