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春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春理工大学
1、2022年重庆高考历史类考生上长春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990名;
2、2021年重庆高考历史类考生上长春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565名;
3、2022年重庆高考物理类考生上长春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9863名;
4、2021年重庆高考物理类考生上长春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8999名;
5、2020年重庆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长春理工大学(中外合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1574名;
6、2020年重庆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长春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6814名;
7、2020年重庆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长春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156名;
二、长春理工大学在重庆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长春理工大学在重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重庆 | 2022 | 历史 | - | 本科 | 507 | 11990 | 省政府 |
重庆 | 2022 | 物理 | - | 本科 | 466 | 59863 | 省政府 |
2、2021年长春理工大学在重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重庆 | 2021 | 历史 | - | 本科 | 543 | 12565 | 省政府 |
重庆 | 2021 | 物理 | - | 本科 | 544 | 38999 | 省政府 |
3、2020年长春理工大学在重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重庆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501 | 41574 | 省政府 |
重庆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511 | 36814 | 省政府 |
重庆 | 2020 | 文科 | - | 本一 | 550 | 8156 | 省政府 |
三、长春理工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追光而行,在强化特色中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大光电学科体系,光、机、电、算、材主干学科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0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401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76人、硕士研究生5128人、本科生16778人、留学生13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1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评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地位和声誉、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