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无锡学院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3-09-08 02:33:46 高考助手网

一、无锡学院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无锡学院在甘肃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44019名;

2、无锡学院在甘肃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51099名;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7091名;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6076名;

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8763名;

6、无锡学院在甘肃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1050名;

7、无锡学院在甘肃2021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2720名;

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9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8716名;

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2974名;

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6650名;

无锡学院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无锡学院在甘肃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无锡学院在甘肃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甘肃 理科 本二 421 44019
2022 甘肃 文科 本二 471 11050

2、无锡学院在甘肃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甘肃 理科 本二 407 51099
2021 甘肃 文科 本二 481 12720

3、无锡学院在甘肃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甘肃 理科 本二 402 67091
2020 甘肃 文科 本二 479 18716

4、无锡学院在甘肃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甘肃 理科 本二 421 66076
2019 甘肃 文科 本二 463 22974

5、无锡学院在甘肃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甘肃 理科 本三 420 68763
2018 甘肃 文科 本三 426 26650
无锡学院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在江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在陕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无锡学院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3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2023年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有哪些(附专业名单)
无锡学院2023年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统计(附专业招生人数)
无锡学院最低分数线录取是多少(2022年各省最低位次和分数线)
无锡学院怎么样(口碑评价好不好)
无锡学院新生能不能转专业(申请条件时间)

三、无锡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办学方向,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无锡学院、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南信大无锡研究院“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无锡高铁东站、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917亩,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留学生近3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53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4%,博士化率达48.3%(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超过70%)。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次。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