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1 23:37:27 高考助手网

一、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

1、2022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东华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4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1276名;

2、2021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东华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265名;

3、2020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东华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748名;

4、2020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东华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9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8823名;

5、2022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东华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359名;

6、2021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东华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243名;

7、2020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东华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590名;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东华理工大学在甘肃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东华理工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2 理科 本一 448 31276 省政府
甘肃 2022 文科 本一 492 6359 省政府

2、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1 理科 本一 456 28265 省政府
甘肃 2021 文科 本一 512 6243 省政府

3、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0 理科 本一 481 25748 省政府
甘肃 2020 理科 本二 399 68823 省政府
甘肃 2020 文科 本一 534 5590 省政府
2024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东华理工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东华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天津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东华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华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东华理工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东华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广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东华理工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语言文化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始终坚持******办学方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历史使命,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内涵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为国防军工事业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4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门领导、商界精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学校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设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抚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能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余个教学单位。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5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来华留学生招收资格。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十三五”江西省高校一流学科3个,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在内的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余人(正副教授620余人),国家级人才29人,省级人才150余人。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顾问等2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近年来涌现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国防教育学院师生党支部)等先进集体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周义朋、“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宋金如、李荣同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万余人。拥有“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省级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获批硕士、本科层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领域(专业)10个。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争金夺银,成绩斐然,相继涌现了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荣誉。学校在核燃料循环前端和后端形成独特的优势与特色,核地学及涉核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完备;拥有我国核资源与环境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目前唯一一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技术应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3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