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甘肃597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2024-06-15 09:18:25 高考助手网

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甘肃高考出分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上如愿大学?此篇攻略帮大家介绍关于甘肃597文科能上什么大学,具体可以报考哪些公办大学,以及如何根据分数选择适合的大学。

甘肃597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一、甘肃597文科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分为分差法和位次法,我们有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甘肃文科59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津南区)、南开大学,今年甘肃597分高考有哪些冲稳保院校名单呢,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高考Ai志愿助手:网站功能数据最全的网站,系统功能比较齐全,内含20余个功能模块,从分数录取到院校专业介绍,涵盖全部填报筛选大学的功能组,为考生及家长节约筛选时间,通过高考志愿智能推荐、志愿咨询、前辈观点等板块,高考考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高考目标院校。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zy.gkjzy.com/

二、甘肃597分文科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复旦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4 43
2 上海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5 38
3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0 61
4 南京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6 83
5 浙江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3 100
6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2 107
7 武汉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7 145
8 南开大学(津南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5 159
9 南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6 153

本科录取分可能是多少

每个学校的录取专业上的分数线也是不同的,像是二本大学中的师范类大学和医学类专业还有小语种专业上分数线则会高一些,大概会超过本科线30-50分才能够被录取,而二本大学中的艺术类专业分数要求则会相对低一些,普遍在300分-400分左右能被录取。

二批三批合并后,三本线消失,由于院校增加,二本线分数下降,对于而往年通过二本线来判断自身定位和院校定位的考生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考生在报考时,可以参照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的线差,也就是说以往是看录取线比二本线高多少分二批三批合并后,可以看你的分数线低于一本线多少分来给自己定位和选择高校。

甘肃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名单分数
甘肃高考第一名是谁2024年 附往年高考状元分数
甘肃省2024年高考前100名 今年高考状元是谁
甘肃高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成绩
甘肃历年高考状元是谁及分数多少分
2024年甘肃高考状元名单是谁多少分
2024年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陇南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嘉峪关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天水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武威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庆阳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三、近几年甘肃文科597分录取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复旦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4 43
2 上海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5 38
3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0 61
4 南京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6 83
5 浙江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3 100
6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2 107
7 武汉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7 145
8 南开大学(津南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5 159
9 南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6 153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淀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3 282
11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2 298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4 691
13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6 383
14 厦门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7 239
15 中国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5 256
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8 357
17 中山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4 269
18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7 597
19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0 四川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8 357
2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3 449
22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23 山东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4 山东大学(青岛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5 中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0 522
26 湖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27 重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28 中国传媒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9 547
29 吉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5 658
30 上海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9 547
31 中央民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3 713
32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2 745
3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6 836
34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35 中山大学(广州市)(少数民族)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36 中山大学(珠海市)(少数民族)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37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3 630
38 四川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2 422
39 山东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40 山东大学(青岛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41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7 793
42 中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43 湖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9 488
44 重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8 507
45 中国传媒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1 448
46 华东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47 吉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6 555
48 华中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0 1046
4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9 727
50 上海大学(嘉定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2 974
51 上海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5 579
52 北京科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5 871
53 中央民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4 606
54 西南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2 656
55 西南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5 871
56 苏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8 759
57 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4 900
58 中国海洋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6 836
59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9 727
60 深圳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9 1076
61 暨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62 暨南大学(深圳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63 暨南大学(珠海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64 华南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5 1241
65 西南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4 1295
66 北京语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9 1076
67 西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8 1122
68 西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1 1003
69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7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3 1333
71 东北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0 1046

志愿填报选学校和选专业不必太纠结

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婚丧嫁娶。可以说,正是这些“选择”勾勒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生轨迹。在所有的选择题中,大学入学的志愿填报无疑是最让人纠结的一道。

最近,国内各地的高考考生开始陆续填报志愿,除了极少数“考霸”之外,大多数人都面临一个“鱼和熊掌”的选择:分数有限的情况下,究竟是挑一个名气更大的学校,还是选一个实力更强的专业?

学校优先论者认为,好学校拥有较强师资力量、优质生源水平以及较高社会认可度。读名校不仅意味着能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还能在擅长用学历给人贴标签的职场获得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专业重要论者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只有符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专业才能激发持久学习动力,真正学好用好,而且专业伴随人的时间恐怕远远超过学校那几年。

细细想来,这种争论其实很有点通识教育对决专业教育的味道。不过,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学校与专业选择的矛盾是否真就那么大?

一位在加拿大留学的朋友告诉笔者,她身边的年轻人在做这道选择题时更多是从自身条件、爱好和职业理想出发。很多人在读完大学本科之后会再去读专科学校,学习自己所需的一技之长。而在求职时看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美国,学生们在面临学校和专业选择时同样不会过于纠结。

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背景下,劳动者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只不过,学校作为重要的学习场所,其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乃至掌握的社会资源都将对一个人的专业素养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学校要重实不重名。

当我们跳出这道选择题时便会发现,学历、专业背景其实都是提高个人竞争力、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手段,非名校的人就一定不优秀吗?翻开历史,扪心自问,这些答案本身并不难找。真正难找的,或许是令我们纠结的原因。

在家庭,很多父母空有望子成龙的热情,却没能静下心来倾听子女的人生理想;在中学,老师不厌其烦地讲授各种知识,却鲜有课程告诉孩子们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职业道路上有哪些差别;在职场,一些公司忙着借招聘会之便宣传自己,却不愿多花点时间和不同学校的求职者聊一会儿……

其实,从个人兴趣及规划出发,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本不应该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但当学生们拿着高考成绩单去讨论自己的分数“够”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时,学校和专业便由互补品变成了替代品,分数也就更像金钱,岂有不纠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