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5 12:38:22 高考助手网

一、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中医药大学

1、2022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3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8554名;

2、2021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2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1470名;

3、2020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6940名;

4、2022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929名;

5、2021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675名;

6、2020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555名;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在甘肃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2 理科 本二 432 38554 省政府
甘肃 2022 文科 本二 489 6929 省政府

2、2021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1 理科 本二 426 41470 省政府
甘肃 2021 文科 本二 504 7675 省政府

3、2020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0 理科 本二 478 26940 省政府
甘肃 2020 文科 本二 528 6555 省政府
2024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北京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中医药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jwc.ahtcm.edu.cn/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三、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图书馆藏书207.16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资源中心腊叶标本室储藏了15万余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室。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446人(其中博士、硕士3037人),有16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61人。有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名中医2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皖江学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1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2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3人,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11人,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90人,硕士生导师725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有来自国内外的64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2020年新增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学校现有27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安徽省Ⅱ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Ⅲ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1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13项。学校注重彰显办学特色,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和赢卓奖学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意及创业”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近三年,共有千余人次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级赛事获奖129项(含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4项)。学校重视实践育人,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学校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2017年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2020连续两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突破,主持承担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16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以上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现有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7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另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共建有18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黄山、亳州、六安等15个市县人民政府及一大批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有5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紧跟地方建设需求,围绕以中医药为主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多层次、多方位、多模式的全面合作,开展科技攻关、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合作,并制定相关政府中药材发展规划。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2016年以来,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10余项;承担了200余项校企合作课题,年均横向合作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与企业共建科技合作平台15个;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参与推进“十大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