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兰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5 23:53:43 高考助手网

一、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兰州大学

1、2022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医护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8712名;

2、2022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165名;

3、2021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医护类专业其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1680名;

4、2021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731名;

5、2020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中外合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737名;

6、2022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医护类专业其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01名;

7、2022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民族班)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150名;

8、2022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42名;

9、2021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兰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6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356名;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兰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兰州大学在甘肃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兰州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2 理科 本一 481 18712 教育部
甘肃 2022 理科 本一 518 9165 教育部
甘肃 2022 理科 本一 519 8969 教育部
甘肃 2022 理科 本一 519 8969 教育部
甘肃 2022 文科 本一 522 2501 教育部
甘肃 2022 文科 本一 526 2150 教育部
甘肃 2022 文科 本一 541 1242 教育部

2、2021年兰州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1 理科 本一 474 21680 教育部
甘肃 2021 理科 本一 525 9296 教育部
甘肃 2021 理科 本一 526 9123 教育部
甘肃 2021 理科 本一 541 6731 教育部
甘肃 2021 文科 本一 545 2543 教育部
甘肃 2021 文科 本一 552 2045 教育部
甘肃 2021 文科 本一 566 1356 教育部

3、2020年兰州大学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0 理科 本一 458 35874 教育部
甘肃 2020 理科 本一 532 10737 教育部
甘肃 2020 理科 本一 544 8511 教育部
甘肃 2020 理科 本一 554 6911 教育部
甘肃 2020 文科 本一 547 3954 教育部
甘肃 2020 文科 本一 572 1892 教育部
甘肃 2020 文科 本一 579 1522 教育部
2024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兰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兰州大学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兰州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兰州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兰州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兰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兰州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兰州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兰州大学招生计划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兰州大学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兰州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兰州大学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兰州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领军人才16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146人,硕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有103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