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6 13:27:44 高考助手网

一、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1、2022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8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2944名;

2、2021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1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2074名;

3、2020年甘肃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16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3489名;

4、2022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1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0481名;

5、2021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6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5915名;

6、2020年甘肃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17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5837名;

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2 理科 专科 285 102944 省政府
甘肃 2022 文科 专科 318 60481 省政府

2、2021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1 理科 专科 174 112074 省政府
甘肃 2021 文科 专科 262 75915 省政府

3、2020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甘肃 2020 理科 专科 162 123489 省政府
甘肃 2020 文科 专科 173 85837 省政府
2024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宁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甘肃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是双高计划院校吗 学校好不好
2024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院校吗 是本科还是专科
2024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值得报考吗
2024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内蒙古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贵州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建校以来,酒职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争创了西部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学校立足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秉承胡杨精神,坚持******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学校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1年,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6年,获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2019年,入围全国、全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行列;2019年,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占地1912亩,建筑面积30.44万平方米,图书93.7万册(含非产权学校图书),固定资产约5亿元(不含土地资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逾8524万元。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991人,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办应用型本科576人、留学生16人,成人在册生7111人,总体规模逾2万人。设置13个二级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1所附属中专(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2个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本科教学部),办公室、教务处等24个党政、教辅部门。拥有专任教师495人(不含校外兼课教师2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8人,占比29.9%;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68人,占比33.9%;双师型教师234人,占比47.3%。获评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模范(优秀)教师2人、甘肃省园丁奖4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6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4个,取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40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奖等)30余项。开辟校外规模以上实习就业基地35个,培育高端工场18个;校内建成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培育初级工坊9个,其中10.1MW光伏电站获评国家级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开办高职专业60个,涵盖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16个大类。拥有******高水平专业群1个、示范(骨干)专业4个、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4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7个,入列省级优质高职项目9个专业(群),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集群。形成了以新能源为品牌,以土木、化工、机电、农牧、旅游、财经、医护、学前教育等为支柱,各专业门类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架构了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重点专业梯状体系。今后,学校将秉持“扎根大漠、荫泽苍生”的胡杨精神,继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创建******高水平高职学校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