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甘肃604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2024-06-16 13:54:25 高考助手网

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甘肃高考出分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上如愿大学?此篇攻略帮大家介绍关于甘肃604文科能上什么大学,具体可以报考哪些公办大学,以及如何根据分数选择适合的大学。

甘肃604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一、甘肃604文科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分为分差法和位次法,我们有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甘肃文科60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今年甘肃604分高考有哪些冲稳保院校名单呢,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聚志愿: 包含院校库专业库和职业库的查询功能,院校库内包含全国30个省份的所有统招院校;专业库内包含本科和专科的所有专业信息,职业库内包含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全部职业信息。内设筛选功能,北京用户可通过筛选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gk.juzhiyuan.com/

二、甘肃604分文科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北京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15 18
2 复旦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4 43
3 上海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5 38
4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0 61
5 南京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6 83
6 浙江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3 100
7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2 107

高考志愿填报有什么技巧

1、求稳:刚达到本一批次线考生

不要再考虑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专业了。这样的考生应该自己找一本线内分数线最低的院校,或者是找院校里面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专业。可以选择没有在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来填报,避免了地区的竞争热。退而求其次,不过是为了求稳。

2、考虑本二批次报考

游走在一本线的同学,在二本线中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了。一批求稳,二批就可以报好院校和好专业了,由于分数高,录取的可能性也会大。

3、外省学校录取几率会更高

省内的院校很容易被炒热。不想离开本省的同学,就会把第一志愿放在本省,填报的人数过多,学校基本就会被炒热。

4、关注平均分,而不是最低录取分

一般在志愿填报之前,都会分析一下所报专业3至5年的分数线,如果是压线的同学,一定要报平均分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专业,给自己留后路,让分数绰绰有余。

甘肃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名单分数
甘肃高考第一名是谁2024年 附往年高考状元分数
甘肃省2024年高考前100名 今年高考状元是谁
甘肃高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成绩
甘肃历年高考状元是谁及分数多少分
2024年甘肃高考状元名单是谁多少分
2024年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陇南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嘉峪关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天水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武威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庆阳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三、近几年甘肃文科604分录取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北京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15 18
2 复旦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4 43
3 上海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5 38
4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600 61
5 南京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6 83
6 浙江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3 100
7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2 107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淀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3 282
9 武汉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18 135
10 南开大学(津南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15 160
11 南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15 160
12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2 298
13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6 383
14 厦门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7 239
15 中国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5 256
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8 357
17 中山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604 269
18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19 四川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8 357
20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3 449
21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22 山东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3 山东大学(青岛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4 中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0 522
25 湖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26 重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27 中国传媒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9 547
28 上海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9 547
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6 836
30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7 343
31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32 中山大学(广州市)(少数民族)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33 中山大学(珠海市)(少数民族)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34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3 630
35 四川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2 422
36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7 343
37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7 343
38 山东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39 山东大学(青岛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40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7 793
41 中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42 湖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9 488
43 重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8 507
44 中国传媒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1 448
45 华东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46 吉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6 555
47 华中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0 1046
4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9 727
49 上海大学(嘉定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2 974
50 上海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5 579
51 北京科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5 871
52 中央民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4 606
53 西南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02 656
54 西南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5 871
55 苏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8 759
56 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4 900
57 中国海洋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6 836
58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9 727
59 深圳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9 1076
60 暨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61 暨南大学(深圳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62 暨南大学(珠海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63 北京语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9 1076
64 西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1 1003
65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610 471
66 东北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0 1046

为了不退档只能服从调剂

每年都会有志愿填报遗憾发生,有些时候,即使考生的分数达到投档线,也可能出现被退档的情况,况且今年高考延期,填报志愿更要早作准备。本文就来简单分析一下退档原因及考生如何避免高分被退档或达线退档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高分落榜或达线退档?

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1)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2)高考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3)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14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1、政策性落榜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

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①“边缘生”可以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2、档案材料填写有误

档案材料填写有疑问,填写错误或作假。

预防对策:

考生填表时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对二次。

3、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专业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4、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5、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如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6、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③宣传力度;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①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7、高估自身实力,只选“三热”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8、不重视提前单独招生院校

单独招生分为单独招生录取院校和自主招生两类。单独招生院校比较特殊,对考生特长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尽管招生数量少,但也有不少较好的特色专业。自主招生类院校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但对优生群体来说,增加了录取的机率。

预防对策:

建议填报此类院校,扩大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

9、忽视第二批次院校的填报

第二批次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

重视填报好第二批次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10、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预防对策:

①专业志愿要考虑“服从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报很多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如对专业没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11、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预防对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二是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四是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12、没有正确理解高招录取关键环节而退档

平行志愿录取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是: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校志愿投档,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专业志愿录取。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前提,只有当你的档案顺利投入志愿学校后,学校才会根据你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平行志愿可给考生增加选择机会只在第一个环节起作用,与第二个环节没有关系。

如家长给孩子报志愿,理想专业是金融专业,为了保证专业并增加录取机会,他在平行志愿的前四个学校都选择经济类专业,这类专业招生数不足的学校宁肯空着也不填,而且专业均不服从调剂,而在第五个学校也就是最后一个院校填报了服从调剂。

这位家长的想法是,第一个院校进档后如不能被金融专业录取,不服从调剂就会进入第二个院校,如第二个院校还不能录到金融专业就会落到第三个院校,直到第五个院校别无选择时再服从调剂。

事实上,这位家长没有把平行志愿投档程序搞清楚,如果该考生符合进档条件被前面任何一个院校投档,经济类专业录取不到又不服从调剂,根本不能进入下面的学校,只能作退档处理。

13、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们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预防对策:

立足长远,扩大录取机率。省外院校录取人数少相对报考的人数也较少。

14、考生定位不准,院校“扁平”,造成滑档

预防对策: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问题。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一般来说,院校志愿梯度以20到30左右为宜。

考生如何才能避免被退档?

高校退档主要有这些理由: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报考考生总分偏低;单科成绩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身体条件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等。为避免退档,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志愿梯度,不要盲目“冲一冲”,也许你的档案冲进了某个高校,但由于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你刚刚踩上投档线或超该校投档线不多,可能被退档;

(2)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我们也会及时推动政策解读类文章,提醒各位把报考工作做细;

(3)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填报服从志愿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服从志愿,包括“学校服从”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其中“学校服从”是指考生未被自己所报院校录取后,愿意由计算机自动调剂投档至该批其他未录满的院校;“专业服从”是指考生在学校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愿意调剂到该校在我省招生的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填报服从志愿可以降低被退档的风险,但也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者专业。并不是选了服从志愿就一定会被调剂,只有在未被自己所报院校录取或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才会被调剂。调剂的学校和专业不一定都是“冷门”或“不好”的;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热门”的专业没有录满,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有可能被调剂到这类“热门”专业。

在这里想提醒考生的是,面对“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一定要慎重。如果自己的确对学校非常满意,而且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专业,服从调剂也无妨。

事实上,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的专业不一定都了解,某个专业暂时不喜欢,进校学习一段时间,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又慢慢喜欢上了。但若考生确实对某些专业比较心仪,有“非读不可”的想法,则可适当降低院校的层次,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