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甘肃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甘肃579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2024-06-17 23:26:30 高考助手网

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甘肃高考出分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上如愿大学?此篇攻略帮大家介绍关于甘肃579文科能上什么大学,具体可以报考哪些公办大学,以及如何根据分数选择适合的大学。

甘肃579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一、甘肃579文科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分为分差法和位次法,我们有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甘肃文科579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有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市)、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市)、山东大学,今年甘肃579分高考有哪些冲稳保院校名单呢,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 一般考生填报志愿,大多是根据高考成绩排名和历年录取情况来衡量自己的志愿填报情况,而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为这个过程赋予了科学化和数字化。让考生不再仅凭分数填报志愿,而是能够以分数为基础,尽量使志愿填报更符合自身性格和兴趣,使志愿填报更科学。该系统是很多高三班主任自己在使用的系统,也是被他们推荐给学生使用的系统,小巧速度快、数据准确、概率值合适,基本上80%的高三学生会使用这个系统。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二、甘肃579分文科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浙江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3 100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5 270
3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2 107
4 武汉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7 145
5 南开大学(津南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5 159
6 南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6 153
7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5 424
8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4 460
9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1 329
10 厦门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9 221
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6 402
12 中山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7 244
13 中山大学(珠海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0 212
14 中山大学(深圳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1 200
15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4 460
16 四川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3 291
17 山东大学(青岛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6 402
18 山东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8 376
19 重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4 460

高考报名密码和填志愿密码一样吗

这个不一样的。高考报名密码一般报名过后没有是没用了,但是志愿填报密码非常重要,尽量在自己家人或者老师处留好备份,留好家长手机号码,以便忘记密码的时候找回密码。

进入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后,第一步是修改密码,为的是方便考生们后期修改志愿以及填报志愿。填志愿的时候是另外的一个密码。一般填志愿的时候,考生使用准考证号和初始密码(身份证号后六位)登录。

志愿填报密码忘了怎么改

1.通过手机微信重置密码。考生使用手机添加“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密码找回页面,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自助进行密码重置。

2.考生使用能够访问互联网并装有摄像头的计算机,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进入志愿填报或考生信息查询系统,然后进入“密码重置”页面,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自助进行密码重置。

3.到就近报名点重置密码。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到任一报名点,通过读取身份证、人脸识别完成密码重置。

提醒考生注意:密码重置完成后,要及时登录系统修改初始密码。考生务必牢记并妥善保管,避免因密码泄漏造成不良后果。

甘肃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名单分数
甘肃高考第一名是谁2024年 附往年高考状元分数
甘肃省2024年高考前100名 今年高考状元是谁
甘肃高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成绩
甘肃历年高考状元是谁及分数多少分
2024年甘肃高考状元名单是谁多少分
2024年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陇南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嘉峪关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天水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武威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甘肃庆阳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三、近几年甘肃文科579分录取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浙江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3 100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5 270
3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92 107
4 武汉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7 145
5 南开大学(津南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5 159
6 南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6 153
7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5 424
8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4 460
9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1 329
10 厦门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9 221
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6 402
12 中山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7 244
13 中山大学(珠海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0 212
14 中山大学(深圳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81 200
15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4 460
16 四川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73 291
17 山东大学(青岛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6 402
18 山东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8 376
19 重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2 564 460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4 691
21 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4 1003
22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7 597
23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4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3 449
25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26 山东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7 山东大学(青岛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4 425
28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1 779
29 中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0 522
30 湖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31 重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91 496
32 中国传媒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9 547
33 华东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8 1285
34 吉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5 658
35 华中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8 1285
3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8 860
37 上海大学(嘉定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2 1094
38 上海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9 547
39 北京科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5 964
40 中央民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3 713
41 西南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8 860
42 苏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1 779
43 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5 964
44 中国海洋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9 829
45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82 745
46 深圳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4 1443
47 暨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0 1201
48 暨南大学(深圳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0 1201
49 暨南大学(珠海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0 1201
50 陕西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6 1356
51 兰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6 1356
52 华南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6 1356
53 北京语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4 1443
54 中央戏剧学院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3 1062
55 郑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5 1395
56 西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74 1003
57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6 1356
58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4 1443
59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浦东新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1 565 1395
60 厦门大学(其它)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5 1714
61 华东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62 华中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0 1046
63 上海大学(嘉定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2 974
64 中国农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0 1480
65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4 1768
66 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4 900
6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8 2149
68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2 1892
69 华东理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3 1825
70 深圳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9 1076
71 暨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72 暨南大学(深圳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73 暨南大学(珠海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3 939
74 兰州大学(少数民族)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2 1892
75 兰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9 1522
76 华南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5 1241
77 河海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0 2004
78 河海大学(常州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0 2004
79 西南交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4 1295
80 西北政法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3 1825
81 北京语言大学(少数民族)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8 2149
82 北京语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9 1076
83 东北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9 1522
84 北京化工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7 2221
85 西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8 1122
86 湖南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8 1567
87 郑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1 1430
88 北京林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2 1892
89 合肥工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5 2359
90 中国药科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2 1892
91 安徽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8 1567
9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4 1768
93 西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1 1003
9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5 1714
95 云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5 1714
96 福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6 1668
9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4 1768
98 南昌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3 1825
99 长安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3 1825
100 中国矿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8 2149
101 南京邮电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5 2359
102 南京审计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8 2149
103 大连海事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7 2221
104 华中农业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0 2004
10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3 1333
106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9 2076
1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7 2221
10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6 1668
109 辽宁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2 1892
110 北京体育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9 2076
111 东北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90 1046
112 浙江师范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9 2076
113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市)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9 2076
114 海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6 2294
115 南京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2 1892
116 贵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6 2294
117 宁波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4 1768
118 湘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4 2425
119 扬州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7 2221
120 天津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6 2294
121 江西财经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4 2425
122 河南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4 2425
123 浙江工商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6 2294
124 青岛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9 2076
125 四川外国语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2 1892
12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浦东新区)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79 1522
127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80 1480
128 烟台大学 公办 文科/本一 甘肃 2020 566 2294

高考志愿填报:选报[新增专业]四大秘诀

何谓新增专业

对新增专业可以从两种情况来判断:

一种是“国家新增专业”,也就是以前高校从未开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的专业。如,2011年国家新增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另外一种是指,某高校新增专业。也就是说,某专业以前就有高校开设,只是对于某个学校来说从来没有开设过,现在新增加了,称之为“高校新增专业”.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自2013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新增专业“西班牙语”这就可以称为北理工的新增专业,而以前西班牙语专业在北语、北大等一些院校都已开设的多年。

报考新增专业的顾虑

国家新增专业和高校新增专业是不同的,各有特性,但也有共性。从反馈来看,考生家长对报考新增专业一般存在一些顾虑。

一是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

考生家长在面对第一年招生的新增专业时都会遇到没有往年数据做参考的问题。没有参考数据报考时往往会觉得心里就没底。

二是对所报学科专业缺乏了解。

尤其是国家新增专业,考生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专业名称,更别提弄清它学的是什么,对未来发展和就业没有准确的预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这些顾虑都很有道理,所以,在报考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考虑、慎重选择。

选报新增专业小秘诀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

选择新增专业一定要从个人定位和兴趣出发。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了解对方,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在新专业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的情况下,考生失去了“知彼”的先机,那就更得把握好“知己”这一原则。

很多人光听专业名称感觉炫目、诱人就选择报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考生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考察一下所报专业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人才需求状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趋向等众多问题。这一点对于选择国家新增专业的考生尤为重要。如果经过考察,某一专业真的是你兴趣所在,所学的科目又是你的特长,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你的气质性格比较符合,那么不妨把它列入可选专业的范畴。

2.选报时参考整体专业平均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的高校新增专业录取分数很高,有的则录取分数比较低,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不管怎样,新增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应该在开设院校提档分数线之上,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考生家长一定要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你的分数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录取几率。

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那么可以看看该校是否开设过和新增专业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类,查看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取中间段分数作为参考。

3.选择有相关强势专业的院校

当同一个新增专业不同院校都有开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呢?一般来说,如果新增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是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排除一些跟风开设的专业外,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

还有不少国家新增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一个专业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如物联网专业,就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测控专业、通信专业、软件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当你对某个专业一无所知时,其实可以看一看它的交叉领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围,在专业相同,院校需要多选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

还以物联网为例,和物联网联系比较紧密的有计算机和通讯专业,报考时就可以找计算机专业或者通讯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4.选择相近专业“曲线救国”

确实像很多考生家长顾虑的那样,新增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没法准确把握。但这也要分别来看,对于“高校新增专业”来说,虽然新增某专业的高校无数据可查,但是,其他同层次开设了该专业高校的录取、报考、就业等数据完全可以借来参考。只要慎重选择学校就可以了。

而国“家新增专业”可能没有任何数据作为参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既然国家开设了这个专业,说明未来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空间还是有的。但是需要时间,可能学生都毕业了这个行业依然没有成熟的市场。

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好某个新增专业或有志于这个领域,又举棋不定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先从其他相关、相近专业的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着手,搞一下“曲线救国”.

目前,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本科阶段更偏向于打基础、通识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因此选择一个基础方向学精、学专,未来可以从事更高端领域的工作及研究,既不影响就业,转专业也会比较容易。因为好的基础才是专业发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