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张家口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张家口学院
1、2022年广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张家口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8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7880名;
2、2021年广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张家口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6263名;
3、2020年广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张家口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5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8340名;
4、2022年广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张家口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915名;
5、2021年广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张家口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6471名;
6、2020年广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张家口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3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9161名;
二、张家口学院在广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张家口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广西 | 2022 | 理科 | 本二 | 386 | 107880 | 省政府 |
广西 | 2022 | 文科 | 本二 | 476 | 27915 | 省政府 |
2、2021年张家口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广西 | 2021 | 理科 | 本二 | 415 | 86263 | 省政府 |
广西 | 2021 | 文科 | 本二 | 471 | 26471 | 省政府 |
3、2020年张家口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广西 | 2020 | 理科 | 本二 | 355 | 128340 | 省政府 |
广西 | 2020 | 文科 | 本二 | 430 | 29161 | 省政府 |
三、张家口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张家口学院坐落于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素有“塞外山城”美誉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学校秉承“自强、拼搏、求实、创新”的校训,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以教育学、医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现为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学校始建于1978年。1994年更名为张家口教育学院,2004年并入张家口卫生学校、张家口财经学校、张家口市卫生职工中专,2005年并入张家口艺术学校。2013年4月改制升格为张家口学院,实行省市(张家口市)共建、以市为主的体制;2017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427.56亩,建筑面积30.31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6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亿元。纸质藏书130.1万册,纸质期刊805种,电子图书331.4万册,建有文津阁《四库全书》珍本库和奥运文献、张家口历史文化、中小学教材等特色馆藏。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现有教职工813人,其中专任教师56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2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54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获得张家口市拔尖人才、“名家名师”、优秀教师、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等荣誉54人。外聘教师140人,直属附属医院教师297人。学校现有16个教学单位,目前招生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2个,形成了教师教育、护理医技、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三大专业集群。学校主要面向河北省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944人,其中本科生10915人。国际教育与对外合作的局面初步开创,2020年9月取得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分别与韩国全州大学、印度德吾拉斯科技管理学院等签订了多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日本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芬兰卡萨凯里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代表团进行了冬奥志愿者培训、冰雪人才培养、国际冰雪学院筹建等方面的交流。自2013年举办本科教育以来,学校秉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张家口市主导产业和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冬奥会筹办打造冰雪特色,建有区域经济研究所等19个研究平台;获得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2项,其中论文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7项,著作类二等奖2项。2017年以来,教职工主持科研项目728项,教学改革项目22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3项,市厅级课题488项,校级课题226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85项。教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702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93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7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19项。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有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门课程被批准为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近三年,已建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教改项目39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及专业比赛中获得各级奖励151项。2018-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5.26%。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举办2022年冬奥会、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正朝着建设独具特色的区域知名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数据截止2021年2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