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南昌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南昌大学
1、2022年海南高考(物 和 化)类考生上南昌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4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63名;
2、2022年海南高考(物 或 化 或 生)类考生上南昌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251名;
3、2022年海南高考(化)类考生上南昌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251名;
4、2021年海南高考(物 和 化)类考生上南昌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2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546名;
5、2021年海南高考(史 和 地)类考生上南昌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913名;
6、2021年海南高考(物)类考生上南昌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5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847名;
7、2021年海南高考(史 和 地 和 政)类考生上南昌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6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331名;
8、2020年海南高考(史 和 地)类考生上南昌大学(A)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2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035名;
9、2020年海南高考(史 或 地 或 政)类考生上南昌大学(9)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7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77名;
二、南昌大学在海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南昌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海南 | 2022 | 综合 | 不限 | 本科 | 605 | 9537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物 和 化 | 本科 | 640 | 5263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51 | 4251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化 | 本科 | 651 | 4251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不限 | 本科 | 652 | 4173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物 | 本科 | 653 | 4105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史 和 地 和 政 | 本科 | 655 | 3940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57 | 3787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不限 | 本科 | 663 | 3422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物 和 生 | 本科 | 668 | 3026 | 省政府 |
海南 | 2022 | 综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71 | 2838 | 省政府 |
2、2021年南昌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海南 | 2021 | 综合 | 物 和 化 | 本科 | 625 | 6546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化 | 本科 | 645 | 4554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45 | 4554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47 | 4375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史 和 地 | 本科 | 653 | 3913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物 | 本科 | 654 | 3847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物 和 生 | 本科 | 658 | 3544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史 和 地 和 政 | 本科 | 661 | 3331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不限 | 本科 | 663 | 3189 | 省政府 |
海南 | 2021 | 综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66 | 3005 | 省政府 |
3、2020年南昌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海南 | 2020 | 综合 | 史 和 地 | 本科 | 627 | 6035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物 和 化 | 本科 | 633 | 5461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化 | 本科 | 643 | 4531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49 | 4051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物 | 本科 | 651 | 3906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物 和 生 | 本科 | 651 | 3906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52 | 3831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不限 | 本科 | 657 | 3463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63 | 3072 | 省政府 |
海南 | 2020 | 综合 | 史 或 地 或 政 | 本科 | 671 | 2577 | 省政府 |
三、南昌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4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321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党和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31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15‰,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56‰,化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3.29‰。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等级为A,位列全国第3名。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4454人(其中专任教师2639人,正副教授150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78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2020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第62名。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近年来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工人先锋号”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等先进集体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风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江西省模范教师”王雨、“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诠释了南昌大学教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四爱”精神。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4404人,各类研究生14850人,国(境)外学生1268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为特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学位和主辅修为形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的优先地位。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批3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总数位居部省合建高校首位,全国第37位。连续两届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建设的高校。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5511”重大科技创新培育平台,92个省部级科技平台,19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98项,其中获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