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海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1 18:39:29 高考助手网

一、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理工大学

1、2022年海南高考(化)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2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257名;

2、2022年海南高考(不限)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3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753名;

3、2022年海南高考(物)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4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143名;

4、2021年海南高考(化)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2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657名;

5、2021年海南高考(不限)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2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093名;

6、2021年海南高考(物)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95名;

7、2020年海南高考(不限)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2)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3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543名;

8、2020年海南高考(化)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4)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3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543名;

9、2020年海南高考(物)类考生上浙江理工大学(3)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4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292名;

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浙江理工大学在海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浙江理工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海南 2022 综合 本科 623 7257 省政府
海南 2022 综合 不限 本科 636 5753 省政府
海南 2022 综合 本科 642 5143 省政府

2、2021年浙江理工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海南 2021 综合 本科 624 6657 省政府
海南 2021 综合 不限 本科 629 6093 省政府
海南 2021 综合 本科 637 5295 省政府

3、2020年浙江理工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海南 2020 综合 不限 本科 632 5543 省政府
海南 2020 综合 本科 632 5543 省政府
海南 2020 综合 本科 646 4292 省政府
2024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浙江理工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浙江理工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广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浙江理工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浙江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广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福建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吉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河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浙江理工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因办学成绩卓著,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400余人。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其中“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9个,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0个,“十三五”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5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6个;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拥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2个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众创空间。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一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7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01人,副高职称656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达国家院士2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特级专家4人,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含重点资助)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金沙学者。学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力,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奖励169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教育、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