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河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农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3-09-12 20:16:30 高考助手网

一、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农业大学

1、2022年河北高考历史类考生上青岛农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937名;

2、2021年河北高考历史类考生上青岛农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187名;

3、2022年河北高考物理类考生上青岛农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1783名;

4、2021年河北高考物理类考生上青岛农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5294名;

5、2020年河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农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9655名;

6、2020年河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青岛农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140名;

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农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青岛农业大学在河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青岛农业大学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北 2022 历史 - 本科 534 16937 省政府
河北 2022 物理 - 本科 499 91783 省政府

2、2021年青岛农业大学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北 2021 历史 - 本科 544 15187 省政府
河北 2021 物理 - 本科 502 85294 省政府

3、2020年青岛农业大学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北 2020 理科 - 本科 540 79655 省政府
河北 2020 文科 - 本科 556 14140 省政府
2023年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农业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计划在吉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计划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2023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农业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3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农业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农业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在吉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青岛农业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3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计划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三、青岛农业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90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泰山学者系列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200余人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20个。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4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37个。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2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6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20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4.9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379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表彰。探索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2019年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类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