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黑龙江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5-09 12:24:24 高考助手网

一、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837名;

2、2021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9906名;

3、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4936名;

4、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2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3497名;

5、2022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051名;

6、2021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527名;

7、2020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9884名;

8、2020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4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2194名;

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一A 501 15837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文科 本一A 478 6051 省政府

2、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一A 484 19906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文科 本一A 476 7527 省政府

3、2020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0 理科 本二A 469 34936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理科 专科 325 83497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文科 本二A 408 19884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文科 专科 348 32194 省政府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utsc.guet.edu.cn/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有几个校区
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值得报考吗
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0年,时任************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学校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19万余册,电子图书282万余种,数据库90余个,中外文期刊(含纸质、电子)39000余种。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个(含住建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中科院“*”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广西八桂学者11人、广西特聘专家8人、广西优秀专家8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18人、广西八桂青年学者3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广西卓越学者6人、广西高校“*”23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物和卓越人才3人;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6个。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300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学校是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现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46名。科学研究 学校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27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5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6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9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学校大学科技园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获批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际交流 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