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黑龙江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5 01:16:26 高考助手网

一、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

1、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4527名;

2、2021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9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5596名;

3、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9812名;

4、2022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651名;

5、2021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4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747名;

6、2020年黑龙江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4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3772名;

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在黑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二A 411 44527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文科 本二A 450 9651 省政府

2、2021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二A 394 45596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文科 本二A 449 10747 省政府

3、2020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0 理科 本二A 453 39812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文科 本二A 444 13772 省政府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内蒙古财经大学招生计划在江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内蒙古财经大学招生计划在河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内蒙古财经大学招生计划在吉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内蒙古财经大学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内蒙古财经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内蒙古财经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内蒙古财经大学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内蒙古财经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内蒙古财经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内蒙古财经大学简介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4日   内蒙古财经大学坐落于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承载历史使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为内蒙古财经学院,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财经类高校之一。1962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5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学校,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内蒙古财经学院,2000年与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2006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并入。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财经大学。  学校秉承“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化特色、突出应用、开放合作、服务地方”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发挥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的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学校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凸显,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经管理法工文六大学科门类布局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BA(工商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F(金融硕士)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了一批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专业,构建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优势明显的专业体系。开设47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9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财政学、法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贸易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8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2500多人。目前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部专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本科一批招生,连续多年录取线高于自治区最低控制线。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全年解决就业、全程指导就业的工作格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于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坚守人才培养使命,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6万余名,毕业生已经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财政系统、审计系统、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的骨干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5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24人、团队7个,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11人、二层次人选23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3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4个。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配套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全面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实践“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双证”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在民族教育方面,形成了分层分级教学、“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坚持把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现有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高端智库),7个自治区级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平台,8个自治区级学术创新团队,12个校级创新团队,25个校级虚体研究机构。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00余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均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管理学科的突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项目2项;教育部科研项目17项,其中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18项,各级各类项目逐年稳定增长。发表各级各类论文3400多篇,其中发表在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40多部;获教育部第八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