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黑龙江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科技大学

1、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3020名;

2、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科技大学(B)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2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7717名;

3、2021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1687名;

4、2021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科技大学(B)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8639名;

5、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9258名;

6、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科技大学(B)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4936名;

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青岛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一A 474 23020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一B 429 37717 省政府

2、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一A 476 21687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一B 415 38639 省政府

3、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0 理科 本一A 527 19258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理科 本一B 469 34936 省政府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上海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天津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青岛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青岛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青岛科技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广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青岛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辽宁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青岛科技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青岛科技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8月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9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9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1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6名省级教学名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10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示范)中心,4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家,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专利转让数进入中国高校百强,为“天问一号”自主导航提供关键核心技术,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