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河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4-18 11:25:12 高考助手网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

1、2022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2680名;

2、2022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其他单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8120名;

3、2021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8202名;

4、2021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39904名;

5、2020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8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5365名;

6、2020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6820名;

7、2020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较高收费)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6820名;

8、2022年河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9283名;

9、2021年河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辽宁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0047名;

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辽宁科技大学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辽宁科技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南 2022 理科 本一 509 119754 省政府
河南 2022 理科 本一 526 92680 省政府
河南 2022 理科 本二 506 124830 省政府
河南 2022 理科 本二 510 118120 省政府
河南 2022 文科 本二 518 29283 省政府

2、2021年辽宁科技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南 2021 理科 本一 518 116712 省政府
河南 2021 理科 本一 524 108202 省政府
河南 2021 理科 本二 502 139904 省政府
河南 2021 理科 本二 511 126766 省政府
河南 2021 文科 本二 546 30047 省政府

3、2020年辽宁科技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南 2020 理科 本一 580 65365 省政府
河南 2020 理科 本二 547 106820 省政府
河南 2020 理科 本二 547 106820 省政府
河南 2020 文科 本二 556 22087 省政府
2024年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辽宁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科技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辽宁科技大学是985还是211大学 是否入选
辽宁科技大学是什么档次的学校 值得报考吗
辽宁科技大学是几本大学 一本还是二本
辽宁科技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www.ustl.edu.cn/jw/
辽宁科技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辽宁科技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辽宁科技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辽宁科技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三、辽宁科技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冶金工业学校。1948年始建,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学校坚持“创新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坚持既为冶金行业服务,又为辽宁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打造出“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五矿、宝武钢铁、鞍钢、河钢、宝钢、包钢等国有企业均有我校毕业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学校坐落在祖国钢都辽宁省鞍山市,占地184余万平方米。设有学院19个、教学部1个和工程实训中心1个,共办本科专业66个。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硕士以及研究生推免权,有“直博生”“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资格。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2730人,其中,本科生19711人,全日制硕士2586人,博士188人,留学生245人。此外,另有非全日制研究生281人,函授生7300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71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88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40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9.9%。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科院“*”人选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39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5人。  学校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先后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辽宁省转型发展示范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51项。学校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2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重点支持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等89门。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7项、省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产业学院4个;国家、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2个。获评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3部,省级优秀教材、精品教材16部,冶金优秀教材28部。省教学团队9个,省级本科教学名师17人。  学校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首创的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辽宁省特色学科。“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5项,科技经费5.4亿元。授权专利1044件,获评第二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6项,其中,学校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高影响力论文2838篇,其中,2017年青年教师孙呈郭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2019年《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力指数位居学科136名,第一次进入2区(Q2)。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成果转化。学校科技园成立于1996年,2002年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15年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7年、2019年科技成果转化率排名省属高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