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河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1、2022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名;

2、2021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1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94239名;

3、2020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0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49800名;

4、2022年河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名;

5、2021年河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4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09758名;

6、2020年河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95026名;

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南 2022 理科 专科 - - 省政府
河南 2022 文科 专科 - - 省政府

2、2021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南 2021 理科 专科 316 394239 省政府
河南 2021 文科 专科 348 209758 省政府

3、2020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河南 2020 理科 专科 208 449800 省政府
河南 2020 文科 专科 274 295026 省政府
2024年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贵州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新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院继承了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研的优良传统,具有71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第一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首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园林式单位,第一批温州市文明校园。学院占地1700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建筑面积29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95万种,各类专业数据库12个。在编教职工656人,柔性引进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院士专家31人,其中高级职称175人,博士37人、硕士472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市特支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专业30个,其中涉农类专业14个。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智慧新农匠”。坚持“特色引领、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办学理念,构建“大思政、大生态、大教育”育人体系,发挥农科教一体化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培养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等12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年孵化小微企业30家以上,毕业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以上,留温率近50%,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排名跃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排名进入全省高职院校A等行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聚焦技术革新,开展立地式研发。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型科研发展方向,聚焦农业产业新技术研发、转化,引领农业技术革新,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高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围绕种子种苗、碳汇康养、畜牧兽医、农业经济、智慧农业等八个研究领域,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平台29个,建有实体研究所17个。近五年立项市厅级以上项目4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0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1.2亿元;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43项,其中,省部级奖项3项;通过国家品种审定8个,省品种审定7个,发明专利91项,科研工作总体水平处于全省同行前列。聚焦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积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挂牌成立温州乡村振兴学院、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设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研究室,全力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打造。围绕共同富裕、未来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等主题,推进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近三年有20多项调研成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与温州12个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与服务,与文成县共建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走出一条校地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市直农口部门单位携手,在专业、研究院、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积极对接产业,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团队,下派市级科技特派员,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面积近200万亩;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每年举办乡村振兴特色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家庭农场主等农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等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充分肯定。聚焦开放共享,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坚持开放、共建、共享理念,初步形成上下、左右、内外贯通的对外合作开放办学新格局。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与一批中高职、本科院校以及农科院所、地方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科研资源,与新西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