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河南高考填志愿 > 正文

郑州轻工业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4-02-19 14:48:40 高考助手网

想要报考郑州轻工业大学的考生和家长一定想知道郑州轻工业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口碑如何。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有一个全面对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了解,高考助手网小编整理了一些郑州轻工业大学基本资料和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口碑评价,供各位考生参考,希望能帮助到考生和家长。

郑州轻工业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一、郑州轻工业大学口碑评价怎么样

1.科学校区现在也就建了三分之一左右 还有很多教学楼和住宿楼正在建设 新区分为六人间和四人间两种 宿舍有暖气设备不过暂时不供暖 其他的网线插头插座都有 床是上面睡人 下面是书桌 虽然新区较荒凉 不过学习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2.挺不错的,硬件条件是整个学校最好的。管理也很人性化。我是艺术生,老师是和艺术设计学院共用的。有环境艺术设计,传媒设计,工业设计。非艺类的话有互联网,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等。

3.老校区历史悠久,底蕴古朴凝重,有大学古典韵味,比较漂亮,且处闹市区,周围特别繁华,生活区没在校园内,有四个生活园区,分步在学校四周,最远但最好的是二区。

4.文科的主要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会计学还是挺好的。

5.新区的话,住宿条件很好,上床下桌,有4人间,6人间!目前新区只有一个三层的食堂,还不错!新区在西郊,西四环西面,去市区的话坐车1个小时左右,不堵车用不到1小时!老区在金水区,交通相当便利,附近有很多专卖店,但是今年大部分院系都搬到新区了!老区宿舍没有新区好!师资还不错,大学里,不要看老师讲的好不好,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

6.新区的宿舍比较好,房间内带卫生间;老区就稍微差点~~公共卫生间。上面是床下面是桌子和衣柜,新区住宿条件很好的。四人间和六人间条件一样,只是人数不同而已,个人觉得六人间不错,四人间太冷清了。

7.且是老学校了,信誉好,师资也还行,大学里不要要求老师多么精彩,能给你新的观点,教你做人、就业,比专业课讲得好更重要(理工、医学等专业学科老师除外),周围是河南财经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周边环境好。并且那里的学生天南海北都有,不像财经学院、郑大等都是招收本省学生为主,可以结交全国的朋友。

二、郑州轻工业大学特色专业名单

序号评级名称数量专业/学科名称
1ESI全球排名前1%3材料学,化学,工程学
2国家级特色专业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
3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2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装备智能制造
4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社会工作,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物流管理,会计学,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5省级一流专业12公共事业管理,环境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联网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6河南省重点学科18凝聚态物理,社会学,环境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7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9软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8省级特色专业14朝鲜语,市场营销,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

三、郑州轻工业大学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隶河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牢固坚持******办学方向,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精神和“朴实、务实、扎实”的校风,扎根中原大地,发挥优势特色,为行业、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助推行业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突破了速冻、肉品、果蔬等产业技术瓶颈,助推河南省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转变。攻克了多电机电气系统协同控制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为铸造“大国重器”作出了积极贡献。突破了大型装备关键基础件成型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成果应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解决了高效车载动力系统集成的重大技术难题,成果应用于全球规模最大的客车企业和新能源商用车企业。突破了系列精细化学品制造和新能源材料开发的关键技术,成果应用于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企业。建有量子科技研究院、新能源科技研究院、食品技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现代数字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