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湖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3-09-04 21:26:44 高考助手网

一、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1、2022年湖北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040名;

2、2021年湖北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9978名;

3、2022年湖北高考物理(物理+化学)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4023名;

4、2022年湖北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2648名;

5、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物理+化学)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4949名;

6、2021年湖北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3487名;

7、2020年湖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7731名;

8、2020年湖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090名;

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北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84 28040 省政府
湖北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456 94023 省政府
湖北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58 92648 省政府

2、2021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北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5 29978 省政府
湖北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465 84949 省政府
湖北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68 83487 省政府

3、2020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北 2020 理科 - 本二 461 87731 省政府
湖北 2020 文科 - 本二 480 27090 省政府
2023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3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3年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统计(附专业招生人数)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最低分数线录取是多少(2022年各省最低位次和分数线)
2023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有哪些(附专业名单)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重点特色专业)
202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比较好的专业有哪些(重点+特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怎么样(口碑评价好不好)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新生能不能转专业(申请条件时间)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考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网址入口)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宿舍条件分配查询(几人间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吗)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多少分能考上被录取,历年录取最低分和位次多少

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改建为本科院校,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学校党委坚持以************************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经过近40年的办学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门省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培育)4个,建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培育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718人,专任教师56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41%,6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40人。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近100人。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3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4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9个。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每年有近百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足球队连续三次夺得“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中获高教主赛道金奖,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系展演活动中《甘南手作----艺术工作坊》荣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等奖项。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教师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0余部,授权专利121项。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