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南民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南民族大学
1、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3551名;
2、2021年湖南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132名;
3、2021年湖南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495名;
4、2021年湖南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6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002名;
5、2022年湖南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8704名;
6、2022年湖南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5267名;
7、2021年湖南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8987名;
8、2021年湖南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4792名;
9、2020年湖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4755名;
二、西南民族大学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西南民族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湖南 | 2022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29 | 13551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31 | 12875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36 | 11283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44 | 8986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0 | 113110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489 | 82371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3 | 68704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2 | 60558 | 国民委 |
湖南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8 | 55267 | 国民委 |
2、2021年西南民族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湖南 | 2021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49 | 11132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51 | 10495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51 | 10495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64 | 7002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25 | 58987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0 | 54792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1 | 53966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547 | 41510 | 国民委 |
湖南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2 | 37853 | 国民委 |
3、2020年西南民族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湖南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531 | 54755 | 国民委 |
湖南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554 | 39022 | 国民委 |
湖南 | 2020 | 文科 | - | 本一 | 582 | 7924 | 国民委 |
湖南 | 2020 | 文科 | - | 本一 | 589 | 6221 | 国民委 |
三、西南民族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彝学文献馆。其中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国内30多个民族的各类文物8000多件(套),是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664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6人先后荣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聘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入选国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3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4人次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201人次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5个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11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9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十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6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6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700项;出版学术著作130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80余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高原牧草培育、民族医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平台“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9个教育部、四川省、国家民委等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2个省(部)级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