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江苏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学院

1、2022年江苏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德州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124名;

2、2021年江苏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德州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769名;

3、2022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德州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0091名;

4、2021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德州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2277名;

5、2020年江苏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德州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3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8696名;

6、2020年江苏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德州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2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320名;

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德州学院在江苏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德州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5 28124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87 120091 省政府

2、2021年德州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21 28769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74 112277 省政府

3、2020年德州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0 理科 - 本二 331 118696 省政府
江苏 2020 文科 - 本二 329 28320 省政府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德州学院招生计划在甘肃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德州学院招生计划在海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德州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jwc.dzu.edu.cn/
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德州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德州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2023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德州学院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德州学院招生计划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2023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德州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太阳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万名优秀人才。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4亿元,馆藏图书238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000余人,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160余人。学校坚持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现设有22个学院,3个研究院。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9个。其中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3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发展智库1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有69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公益性创业平台“七点创业谷”获批德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000余项。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天衢英才”工程,引育并举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教授126人,副教授498人,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8名。拥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5人;“泰山学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25人。德州市突出贡献专家、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文化名家等46人。学校坚持应用为本,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80余项。在生物物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纺织服装、可再生能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先后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给-受体”光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研究202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校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坚持根植德州,面向山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德州市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出台《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对接京津冀,服务示范区”工作意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医养健康研究院”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地域文化研究传承创新,编辑出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与德州市各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校企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