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江苏高考填志愿 > 正文

盐城工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开设专业一览表

2024-03-08 09:02:40 高考助手网

盐城工学院比较好的专业有: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为准。

盐城工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开设专业一览表

一、盐城工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序号评级名称数量专业/学科名称
1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3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1环境工程
3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生物工程
4校级重点学科3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5江苏省特色专业1艺术设计
6国家级一流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2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江苏省重点专业类4设计学类、土木类、机械类、材料类
8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2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1自动化
10国家级一流专业1环境设计
11省级一流专业3纺织工程、海洋技术、财务管理
12校重点培育学科1设计学
13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14ESI全球排名前1%2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15ESI全球排名前1%、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1化学
16学校重点培育学科1纺织科学与工程
17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水产学

二、盐城工学院开设专业名单一览表

盐城工学院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专业名称本专科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制药工程本科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本科
物流管理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金融工程本科
电子商务本科
工商管理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财务管理本科
市场营销本科
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交通工程本科
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
材料物理本科
国际教育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办学)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办学)本科
数理学院应用统计学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本科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车辆工程(中外合作)本科
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海洋技术本科
海洋科学本科
生物工程本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水生动物医学本科
外国语学院日语本科
英语本科
机械工程学院、优集学院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工业工程本科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机械工程本科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本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班)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
智能装备与系统本科
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本科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轻化工程本科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酒店管理本科
汉语言文学本科
旅游管理本科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网络工程本科
软件工程本科
物联网工程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人工智能本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本科
环境工程本科
环保设备工程本科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
工程管理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
建筑学本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设计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环境设计(含室内设计、景观设计2个专业方向)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产品设计本科
数据来源于高考助手网,查询请登录:www.gaokaohelp.com

三、盐城工学院简介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麋鹿之乡”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建有建军东路和希望大道两个校区。

学校于1996年5月由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与盐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始名盐城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1986年成为全国建材类3所示范性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之一;盐城职业大学创建于1985年。2000年,创建于1964年的盐城会计学校并入盐城工学院。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获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半个世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盐城工学院秉承“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践行“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校园主流价值观,实施“学科引领、人才发展、创新驱动、校地融合、开放合作、文化铸魂”发展战略,围绕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文、艺、经、管、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