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吉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5 21:17:30 高考助手网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1、2022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8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1303名;

2、2021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3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5766名;

3、2020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9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9484名;

4、2022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120名;

5、2021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4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761名;

6、2020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8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681名;

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2 理科 专科 283 71303 省政府
吉林 2022 文科 专科 309 28120 省政府

2、2021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1 理科 专科 233 65766 省政府
吉林 2021 文科 专科 241 27761 省政府

3、2020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0 理科 专科 299 69484 省政府
吉林 2020 文科 专科 387 22681 省政府
2024年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湖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四星级档案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连云港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连云港市。2008年9月进入新校区办学,占地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学校设机电工程学院、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部、政治教学部等9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共11个教学单位。开设40余个专业,涉及制造、土建、电子信息、生化、环保、农林、财经、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交通运输、旅游等12个专业大类。物流管理、化学制药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化学制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四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25人(正高级22人,副高级20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56人(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238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化学制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省、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名,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8名,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6名,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2名。专任教师390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317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81.2%。近三学年教师共参加培训、进修391人次,其中出国(境)培训14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169人次。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与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连云港市公共培训基地。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建连云港市大学科技园;与国外很多高校建立了紧密型的交流合作关系。1999年至今,我校学生到韩国木浦工业高等学校、韩国木浦技能大学、韩国湖西大学交换进修及留学318人,韩国木浦工业高等学校、韩国木浦技能大学到我校交换进修189人,韩国、美国、法国、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学生到我校自费留学28人,总计535人。目前,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6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努力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人才培养,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办学三十多年来,已培养毕业生5万多名,遍布连云港市及其周边地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学校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实施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