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吉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6 13:10:05 高考助手网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

1、2022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城市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5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6342名;

2、2021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城市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0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8031名;

3、2021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城市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4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5342名;

4、2020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9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9363名;

5、2020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0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7770名;

6、2022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青岛城市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821名;

7、2021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青岛城市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9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773名;

8、2021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青岛城市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5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419名;

9、2020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3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395名;

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青岛城市学院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青岛城市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2 理科 本二A 358 56342 省教育厅
吉林 2022 文科 本二A 410 16821 省教育厅

2、2021年青岛城市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1 理科 本二A 305 58031 省教育厅
吉林 2021 理科 专科 240 65342 省教育厅
吉林 2021 文科 本二A 396 16773 省教育厅
吉林 2021 文科 专科 255 27419 省教育厅

3、2020年青岛城市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0 理科 本二A 391 49363 省教育厅
吉林 2020 理科 专科 308 67770 省教育厅
吉林 2020 文科 本二A 439 15395 省教育厅
吉林 2020 文科 专科 372 24618 省教育厅
2024年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城市学院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青岛城市学院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城市学院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城市学院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青岛城市学院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城市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岛城市学院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青岛城市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青岛城市学院创立于2004年,前身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021年2月,教育部批准,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转设更名为青岛城市学院,标志着我校正式成为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被称为青岛市中央活力区的城阳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园占地1058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建有83个实验室、12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设立了现代工业沙龙,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46亿元。学校设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建筑系、会计系、经贸系、外语系、艺术系和国际交流中心,有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20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五大学科门类,本专科在校生17277人,其中本科生占70%,专科生占30%,留学生200余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开设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60000人,广大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考研率、专升本率等均居全省普通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2020年山东省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认可高校、2020年山东省毕业生就业最具竞争力高校等荣誉,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学校更名后,各项工作一脉相承,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实现新跨越。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聚集城市科技进步,面向未来城市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凝聚特色,强化内涵,提高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扎实理论基础、宽阔国际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充满活力、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