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吉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7 15:13:00 高考助手网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

1、2022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广州新华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7694名;

2、2021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广州新华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076名;

3、2020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8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172名;

4、2022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广州新华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8119名;

5、2021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广州新华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6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0512名;

6、2020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8782名;

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广州新华学院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广州新华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2 理科 本二A 353 57694 省教育厅
吉林 2022 文科 本二A 401 18119 省教育厅

2、2021年广州新华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1 理科 本二A 337 52076 省教育厅
吉林 2021 文科 本二A 362 20512 省教育厅

3、2020年广州新华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0 理科 本二A 380 52172 省教育厅
吉林 2020 文科 本二A 416 18782 省教育厅
2024年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广州新华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广州新华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州新华学院招生计划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广州新华学院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州新华学院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州新华学院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新华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广州新华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六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方略,开新局、谋新篇、启新程,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学校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风光旖旎的火炉山旁;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有麻涌河及华阳湖生态湿地公园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映生辉,是学习深造的理想胜地。学校坚持以“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理念开展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目前建有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有实验室175间,总建筑面积超过三万六千平方米。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与会计实验教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验室——FABLAB创客实验室;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医学技术实用型教学科研平台——生物反馈综合实验室;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特色实验室——西门子助听器实验室、博智听觉声学实验室等。与三百多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医院、企业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学校引育并举,名师荟萃。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任校长;中国当代行政学奠基人夏书章教授任学校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近百位中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教学督导为办学治校建言献策;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世界著名经济学家Prof.Ron Anderson等知名学者做客新华讲坛;学校培养了5位南粤优秀教师、1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百余位青年骨干教师,30余位正、副教授。全面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即“双百”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督导倍增计划,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着力构建学术强校人才体系。 学校学科布局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学校设有2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1个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是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在2016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公共管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学科在2017年分别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药学、护理学在2019年分别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会计学、护理学分别在2019年、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