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辽宁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6-16 09:27:48 高考助手网

一、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8202名;

2、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966名;

3、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7015名;

4、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5112名;

5、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70015名;

6、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7211名;

7、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8129名;

8、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5930名;

9、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182名;

10、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3883名;

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辽宁 历史 - 本科 475 18202
2022 辽宁 物理 - 本科 452 67015

2、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辽宁 历史 - 本科 525 14966
2021 辽宁 物理 - 本科 445 65112

3、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辽宁 理科 - 本科 437 70015
2020 辽宁 文科 - 本科 518 15930

4、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辽宁 理科 - 本科 450 67211
2019 辽宁 文科 - 本科 528 14182

5、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辽宁 理科 - 本科 445 68129
2018 辽宁 文科 - 本科 515 13883
青海民族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青海民族大学招生计划在甘肃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海民族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青海民族大学在江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青海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青海民族大学在宁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青海民族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青海民族大学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成为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学校始终立足青海大地,面向民族地区,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10万余名来自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人才,其中有5万余名毕业生在青海工作,8千余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现出以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和5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领导和1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