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辽宁高考填志愿 > 正文

常州大学招生计划在辽宁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一、常州大学在辽宁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

1、常州大学在辽宁的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2、常州大学在辽宁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3、常州大学在辽宁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4、常州大学在辽宁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5、常州大学在辽宁的日语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常州大学招生计划在辽宁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二、常州大学招生计划在辽宁的招生和人数代码

1、2022常州大学在辽宁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社会工作 辽宁 2022 / 本科 2P 3 物理+不限 物理
智能制造工程 辽宁 2022 / 本科 C7 2 物理+不限 物理
油气储运工程 辽宁 2022 / 本科 D1 2 物理+不限 物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辽宁 2022 / 本科 D2 2 物理+不限 物理
日语 辽宁 2022 / 本科 2K 3 历史+不限 历史

2、2021常州大学在辽宁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应用化学 辽宁 2021 / 本科 A1 2 物理+化学 物理
能源化学工程 辽宁 2021 / 本科 A3 3 物理+(化或生) 物理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辽宁 2021 / 本科 A4 3 物理+(化或生) 物理
药学 辽宁 2021 / 本科 B2 2 物理+(化或生) 物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嵌入式培养)) 辽宁 2021 / 本科 G0 2 物理+不限 物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 辽宁 2021 / 本科 G8 2 物理+不限 物理
法学 辽宁 2021 / 本科 0P 3 历史+不限 历史
社会工作 辽宁 2021 / 本科 2P 3 历史+不限 历史

3、2020常州大学在辽宁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法学 ((律师实务)(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1P 3 - 文科
社会工作 ((政府社会服务)(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2P 3 - 文科
应用化学 ((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A1 2 - 理科
能源化学工程 ((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A3 3 - 理科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A4 3 - 理科
药学 ((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B2 2 - 理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嵌入式培养)(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G0 2 - 理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语种不限)) 辽宁 2020 / 本科 G8 2 - 理科
常州大学招生计划在辽宁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常州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常州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常州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常州大学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3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大学怀德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3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3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3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大学怀德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三、常州大学的最新学校简介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3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