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内蒙古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1 22:13:19 高考助手网

一、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

1、2022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606名;

2、2022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3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9090名;

3、2021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549名;

4、2021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2425名;

5、2020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7996名;

6、2022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875名;

7、2022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408名;

8、2021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7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968名;

9、2020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西安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166名;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西安工业大学在内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西安工业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2 理科 本一A 457 22606 省政府
内蒙古 2022 理科 本二A 431 29090 省政府
内蒙古 2022 文科 本一A 498 3875 省政府
内蒙古 2022 文科 本二A 470 6408 省政府

2、2021年西安工业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1 理科 本一A 484 16549 省政府
内蒙古 2021 理科 本二A 409 32425 省政府
内蒙古 2021 文科 本二A 475 8968 省政府

3、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0 理科 本一A 495 17996 省政府
内蒙古 2020 理科 本二A 453 27138 省政府
内蒙古 2020 文科 本二A 537 5166 省政府
2024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西安工业大学招生计划在广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西安工业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西安工业大学招生计划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西安工业大学招生计划在山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吉林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西安工业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西安工业大学有哪些招生专业 特色专业是什么
西安工业大学招生计划在广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北京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业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西安工业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是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硕博培养层次完整的院校,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校是国家“兵工七子”成员之一,是B8协同创新联盟(“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发起者之一。目前,学校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共建高校,通过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有武器装备承制资格,一大批成果应用在国防装备的关键领域。66年来,学校践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校训,弘扬“忠诚进取,精工博艺”校风,传承“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献了子孙献来生”的军工传统精神,发展了与时俱进的“在创新中追求卓越”的现代军工精神,形成了独有的“忠诚进取铸辉煌、精工博艺育英才”的西安工大精神,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输送了14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900余人,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200余人,本科生1.8万余人。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56个本科专业。6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5个学科获批国家国防特色学科,1个学科入选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项目。材料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科接近度达88%。学校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项,省级线上一流课程9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3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近10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连续11年获陕西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2014年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为陕西唯一获奖高校。2018年,获评省高教系统“文明校园”。2012年成为“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成为“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研究基地23个。拥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学校目前承担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国社科规划办、国防科工局、军委科技委、军委装备发展部、各军种、各战区、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项目千余项。2021年国防科工局西北核安全中心在学校设立,军委科技委快响中心陕西省快响小组分中心在学校设立。2015年至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5项,2017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先进单位,列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高校试点单位。学校现有高级职称教职工610余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有国家级人才1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4人,其中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项目入选者2人,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2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4人。拥有青年领军人才4人,青年科技新星9人,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教学名师19人。(更新于2021年10月,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