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内蒙古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6 13:37:02 高考助手网

一、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

1、2022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805名;

2、2021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397名;

3、2021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B)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523名;

4、2020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B)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465名;

5、2022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77名;

6、2022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B)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400名;

7、2021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6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774名;

8、2020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0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19名;

9、2020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华东政法大学(B)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9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366名;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华东政法大学在内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华东政法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2 理科 本一A 508 11805 市政府
内蒙古 2022 文科 本一A 546 1077 市政府
内蒙古 2022 文科 本一B 519 2400 市政府

2、2021年华东政法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1 理科 本一A 542 7397 市政府
内蒙古 2021 理科 本一B 540 7523 市政府
内蒙古 2021 文科 本一A 563 1774 市政府
内蒙古 2021 文科 本一B 537 3227 市政府

3、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0 理科 本一A 556 7433 市政府
内蒙古 2020 理科 本一B 536 10465 市政府
内蒙古 2020 文科 本一A 605 819 市政府
内蒙古 2020 文科 本一B 591 1366 市政府
2024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华东政法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华东政法大学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华东政法大学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华东政法大学招生计划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华东政法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东政法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华东政法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华东政法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华东政法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现任党委书记郭为禄教授,校长叶青教授。多年来,华政人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学校现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设有22个学院(部),18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6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积极推进智库培育和建设,提升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与司法部合作共建公共法律服务研究基地,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中国(上海)自贸区法治创新研究基地、法律文明演进研究基地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长三角教育发展政策与法治研究中心”,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共建的司法智库研究机构华东检察研究院,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研究院是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2016年学科评估中,法学获评A级,政治学获评B级。2018年,学校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在全国名列前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政法高校中居领先地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00余人。先后3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获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入选“*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入选青年* ,2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评“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任“马工程”首席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6人获评“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6人获评“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2人入选“上海东方学者”(其中包含2名客座教授),8人入选“上海青年东方学者”,29人获评“曙光学者”,5人获得“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31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7人获评“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一流本科“双万计划”课程,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首批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40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4门上海市高校优质在线课程,18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4门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92门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5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在2002年、2008年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为优秀。学校自1981年起创办研究生教育,1995年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A档。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以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共同发展,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共进的“一体两翼”格局。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入选上海市“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