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高考 > 正文

同济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每所大学都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设置,各项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和金额,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同济大学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的相关知识点。

同济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一、同济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及多少钱

同济大学奖助学金设置情况

同济大学本科生资助政策简介
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资助人数或比例
国家资助国家奖学金8000元每年约232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每年约568人
国家助学金一等4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每年约占在校生18%
(一等2%;二等3%;三等13%)
国家助学贷贷款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无限制
基层就业国家资助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无限制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无限制
地方政府资助上海市奖学金8000元每年约40人
到上海市农村学校任教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无限制
校内资助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500-5000元不等无限制
寒假路费补贴200-1200元不等每年约占在校生5%
寒假留校困难学生春节慰问金500-1000元不等无限制
新生临时困难补助一等2000元;二等1000元每年约占在校生6%(一等2%,二等4%)
校内助学金本科生校级助学金一等5000元;二等2500元每年约2300人(一等750人,二等1550人)
大学生成才助学金一等2000元;二等1000元每年约1900人(一等600人,二等1300人)
社会捐赠助学金1000-8000元不等每年约700人,具体视捐赠情况而定
校内奖学金同济大学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每年约占参评总人数的30%
同济大学本科民族班专项奖助学金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每年约占民族班本科生的56%
同济大学本科社会活动奖学金1000元每年约占参评总人数的5%
同济大学本科新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20000元;新生奖学金3000元每年约200人
同济大学退伍学生专项奖学金3000元(荣立三等功及以上荣誉者6000元)每年约150人
同济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奖助学金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每年约15人
社会捐赠奖学金1000-20000元不等每年约700人,具体视捐赠情况而定
勤工助学22元/小时每年约3000个固定岗位
学费减免减免5000-8000元不等无限制
困难新生家访300元每年约600人
新生爱心礼包600元每年约600人
冬日送温暖200-600元不等每年约600人
夏日送清凉200-600元不等每年约600人
爱心物资兑换300元每年约600人
寒假留校学生年夜饭及礼包1000元每年约600人
默默打卡300-800元不等每年约1000人
擎济工程培养发展型、成长型资助无限制

二、同济大学相关文章分享推荐

(一)、2022年同济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同济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三)、同济大学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四)、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

(五)、同济大学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

(六)、同济大学地址在哪里几个校区,哪个城市哪个区

(七)、2021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最新)

(八)、2021年同济大学学费一年多少钱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最新)

(九)、2021年同济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图片环境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十)、2021年同济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时间安排,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三、同济大学介绍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4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