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每所大学都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设置,各项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和金额,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西安文理学院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的相关知识点。
一、西安文理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及多少钱
西安文理学院奖学金设置情况
西安文理学院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全省每年约1400人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全省每年约30000人 | ||
国家助学金 | 每年:特困3800元;一般贫困2800元 | 占全省在校生27.91%,其中:特困10.92%;一般贫困16.99% | ||
国家助学贷贷款 | 根据学费和住宿费确定,本专科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批准名额确定 | ||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 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 全省平均7723人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和住宿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学校资助 | 特殊困难补助 | 视情况,一次性发放1000元--5000元补助,特殊情况可提高资助额度 | 无限制 | |
勤工助学 | "固定岗位:每月300元; 临时岗位:每小时12元" | 150 | ||
优秀学生奖学金 | 一等3000元/年;二等2000元/年;三等1000元/年 | 学生总数12%(一等2%,二等4%,三等6%) | ||
先进集体及个人奖励 | 三好学生标兵(1000元、证书) 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300元、奖牌) 其他奖项均为奖品、证书 | 无限制 | ||
基层就业毕业生奖励金 | 2000元---5000元/人 | 无限制 | ||
社会资助:“丛一平”奖助学金 | 1000元/生 | 不定 |
二、西安文理学院相关文章分享推荐
(一).西安文理学院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二).西安文理学院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
(三).2022年西安文理学院有哪些院系和专业,比较好的专业排名有哪些
(四).2021年西安文理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图片环境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五).2021年西安文理学院大一新生开学时间安排,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六).2021年西安文理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最新)
(七).西安文理学院地址在哪里几个校区,哪个城市哪个区
(八).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安文理学院 附2021年最低分数线和位次
(九).西安文理学院怎么样 附就业前景和就业率数据报告
(十).2021年西安文理学院有哪些专业,具体院系和比较好的专业名单
三、西安文理学院介绍
西安文理学院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学校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学校秉承关中书院“躬行实践、经世致用、敦本尚实、笃行践履”的内涵,结合国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凝练形成“重德、笃学、躬行、崇高”的校训。学校确立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办学定位,“师范做优、文史做强、工管做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培养立足西安、面向陕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201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成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设站单位,现设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2个省级示范工作站。2016年成为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省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为“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连续七年荣获西安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
学校有高新、太白和关中书院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资料160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料151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11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600余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300余人;外聘两院院士3人;柔性引进各类人才共45人,其中学科首席专家12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11人;省级师德示范团队1个、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