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重庆新高考选科 > 正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重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选科重庆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成了必要的一步,不同的考生选择的科目不同,可以报考的专业也不同,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重庆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对照表,重庆考生如果想要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可以参考以下专业选科对照表数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重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选科重庆要求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重庆的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级别学历层次选科要求
1汉语言文学--本科首选科目要求: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2汉语国际教育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首选科目要求: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3英语--本科首选科目要求: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4翻译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首选科目要求: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5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有博士点的专业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6公共事业管理--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7物流管理--本科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
再选科目要求:无科目要求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相关文章分享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址在哪里几个校区,哪个城市哪个区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图片环境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时间安排,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怎么样 附就业前景和就业率数据报告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附2021年最低分数线和位次
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附2021年最低分数线和位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少分能上2021 附历年最低分及录取位次

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