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每所大学都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设置,各项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和金额,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的相关知识点。
一、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及多少钱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奖助学金设置情况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全国共奖励6万人 | |
国家资助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全国高校本科在校生的3%,高职(专科)在校生的3.3% | |
国家助学金 | 平均每生每年3300元,可以分为2-3档。 | 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 | ||
生源地信用 助学贷款 | 每生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8000元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学制加15年确定,最长不超过22年 | 无限制 | ||
国家资助 | 服兵役 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 |
师范生公费教育 | 在校期间不用缴纳学费、住宿费,还可获得生活费补助 | 根据招生计划确定 | ||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 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布等情况确定,全国共资助约20万人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地方政府 资助 | 基层就业学费补偿 | 每生每年4000元,补偿3年 | 无限制 |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息清偿救助 | 未清偿本息(不包含已偿还本息) | 无限制 | ||
校内资助 | 勤工助学 | 固定岗位:每月约300-350元; 临时岗位:每小时12元 | 无限制 | |
学费减免 | 学费的3% | 在校生的3% | ||
兴航奖学金 | 1000元/生 | 在校生的1% | ||
二、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相关文章分享推荐
(一)、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二)、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
(三)、2021年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最新)
(四)、2021年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图片环境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五)、2021年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大一新生开学时间安排,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六)、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怎么样 附就业前景和就业率数据报告
(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附2021年最低分数线和位次
(八)、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多少分能上2021 附历年最低分及录取位次
(九)、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特色专业有哪些
(十)、2021年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有哪些专业,具体院系和比较好的专业名单
三、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介绍
学校共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2.24万㎡,总建筑面积为32.86万㎡,学校有党政单位22个,教学科研单位10个。现设有建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八院两部,设有本科专业31个,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三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4961人,全校教职工871人,其中专任教师61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7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59%;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8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0.5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5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4.67%。学校以“求知、修德、强能、报国”为校训,坚持以工程教育为抓手,以管理学为主干,拓展新工科,传承艺术学,着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将学校打造成为“应用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是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先后荣获“中华职教社黄炎培优秀高校”、“中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山西省科教兴晋先进单位”、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学科建设高校、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称号,连续四年荣获“山西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6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嘉奖。2018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立了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这为学校的转型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将成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人才供应链、蓄水池,努力打造成综改示范区的黄埔军校,直接服务于转型综改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