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高考 > 正文

郑州轻工业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每所大学都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设置,各项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和金额,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的相关知识点。

郑州轻工业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一、郑州轻工业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及多少钱

郑州轻工业大学奖学金设置情况

郑州轻工业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资助人数或比例
国家资助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奖励8000元约占大二大三大四在校生人数的0.27%,每年约50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奖励5000元约占大二大三大四在校生人数的4.25%,每年约776人
国家助学金一等4000元/人·年二等3300元/人·年三等2600元/人·年约占在校生27%
国家助学贷贷款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无限制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符合兵役资助条件,名额无限制
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无限制
校内资助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一等3000元/人·年二等1500元/人·年三等800元/人·年一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全体学生的3%; 二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全体学生的7%; 三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全体学生的10%。
优秀学生单项奖学金500-5700元不等无限制
十佳“轻大之星”4000元/人·年每年评选10人
十佳“自强之星”4000元/人·年每年评选10人
十佳毕业生4000元/人·年每年评选10人
创新奖学金每年:每年:
特等奖5000元奖励特等奖10项
优秀奖2000元奖励优秀奖200项
创业奖学金每年:每年:
特等奖5000元奖励特等奖10项
优秀奖2000元奖励优秀奖100项
国际交流奖学金A类:每人资助1.8万元人民币B类:每人资助0.8万元人民币C类:每人资助0.5万元人民币D类:资助雅思或托福考试费E类:最高资助每人3万元人民币F类:最高资助每人0.5万元人民币无限制
临时困难补助100-1000元不等无限制
勤工助学分为助岗助管、劳动岗两种岗位,助岗助管岗位每人每月最多工作时长不超过20小时,劳动岗位每人每月最多工作时长不超过12小时,薪酬12元/时。每学期约800名
减免学杂费视学生具体情况决定,减免金额不等的学杂费。无限制
考取硕士研究生奖励5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无限制

二、郑州轻工业大学相关文章分享推荐

2022年郑州轻工业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重庆,郑州轻工业大学专业选科重庆要求2022年郑州轻工业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郑州轻工业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郑州轻工业大学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郑州轻工业大学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学费一年多少钱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最新)郑州轻工业大学地址在哪里几个校区,哪个城市哪个区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图片环境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时间安排,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郑州轻工业大学 附2021年最低分数线和位次郑州轻工业大学怎么样 附就业前景和就业率数据报告

三、郑州轻工业大学介绍

郑州轻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

学校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属河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高校;2009年和2018年两次列入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年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化学、材料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装备智能制造”2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省级重点学科18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