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再增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学校继2018年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黄大年,生前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2017年以来,************先后两次对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高校教师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教育部落实************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以团队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学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师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建筑学家何镜堂教授领衔,包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20余位教师组成,教师团队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走出兼具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育发展之路,教学成果丰硕、科研业绩卓越、学术造诣深厚。
立德重教成大我
打造赤诚仁爱教师团队
团队负责人何镜堂院士虽年过八旬,仍奋战教学科研一线,强调“学建筑先学做人”,以己为范,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团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视学生核心价值观及职业素养塑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方向,教导学生以赤诚热情投入祖国建设,师生教学相长,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形成立德重教的团队精神品质。
团队积极灌输服务祖国的远大理想,逐步发展壮大教师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名,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6人。团队已获“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亚热带公共建筑可持续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筑技术科学”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团队等荣誉。
课程体系强基础
铸就三位一体育人典范
团队立足岭南地域文化与特色,坚持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坚定“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路线,为全国高校建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团队主持“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建筑学研究生三位一体联动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实践”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着眼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矢志报国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和学徒制,为全国建筑学科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输送一大批科研、教学人才;全力支持学生创业,依托建筑设计研究院、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支持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全力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养研究生中数十人晋升教授、院长、总(副总)建筑师,还有一大批成为省、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或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领军人物。其中,由何镜堂院士亲自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约百人,这批学生中,1人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8人获中国青年建筑师最高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一届届毕业生,以拳拳报国之心,为城乡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成就建筑领域独有的“华南现象”。
两观三性重实践
推动产学研跨越式发展
团队负责人何镜堂院士主持筹备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成为国内建筑学界第一个且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构筑了产学研一体、系统完备、国内一流的学科发展平台,从理论、技术创新角度为建筑学科全面发展以及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做出积极探索,为中国建筑学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两观三性”建筑理论在文化博览建筑、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