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高考 > 正文

关于怎么选近视眼镜 配近视眼镜注意事项

近视眼的人在配眼镜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编整理了以下配近视眼镜的注意事项,供参考。

各类光学参数很重要

一副质量合格、配戴舒适的眼镜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验光是否准确,二是眼镜配制是否合格。除验光准确外,配镜时还要达到各项技术参数,比如瞳距就是配制合格眼镜的关键之一。瞳距测量不准,容易造成光学中心距离偏差、光学中心垂直偏差等诸多问题,戴这样的眼镜不但不会消除视疲劳,反而会发生视物变形、清晰度减弱甚至头晕、恶心、呕吐、眼胀等情况。

散瞳验光是医学配眼镜的重要步骤之一

散瞳可以帮配眼镜者确定是否存在假性近视,调整眼睛远、近视屈光适度,而且眼睛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即使是已经近视多年的近视者也可能存在假性近视。而以前视力稳定但在近期出现视力下降的近视者,在配眼镜前千万不要忽略散瞳这个细节,以排除假性近视。

另外,需注意,12岁以下儿童一般要散瞳3-5天后才能配镜,其他人散瞳的时间需要60分钟左右

究竟哪种镜片最适合我们呢?

首先,因为我们购买镜片的目的,是用于医学上的矫正视力,所以一定要选用热固性成型镜片。

如果由于运动的关系,怕碎,非要选热塑性材料不可的话,当然绝对进口的质量也许好一点,但国内难以找到,基本上是国产的,叫做太空片,pc片。也有一些是注塑成型的低价的亚克力老花镜片,早市上10元钱一副,质量更差。

其次,从镜片的抗冲击性能指标,来探讨镜片的选择

现在市场上宣传太空片或pc镜片时,一而再,再而三地宣称其安全性能,说用锤子打不破的镜片;对于一般的消费者,一听觉得是不错,这样的镜片不是可以用很长时间了吗?其实,任何的材料都是相对的,此涨彼消。

举个例子吧:玻璃硬吧,刀一下都划不进去,但硬的物质必然脆,木头有弹性吧,锤了能撑住吧,但刀就能很好切入。pc镜片同样的道理,韧性很好,但表面硬度很小,成型好的基片,用纱布轻轻一擦,就会出现许多的划痕,这你不知道吧?正是由于表面的硬度过小,表面的化学加硬工艺要求很高,目前国内现在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使加硬的质量达到cr-39树酯镜片的水平。

试想一下,我们的镜片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使用的?需要这么强的抗冲击性吗?如果你戴上眼镜,有人给你一榔头,即便是铁板做的镜片,你的眼珠能保住吗?你的镜架能撑住吗?你的眼眶能撑牢吗?不言而喻,肯定是终身伤残!所以我们不用那么关注pc片的韧性,而要关注镜片的关键质量指标。

在国标中,对镜片的抗冲击性能有明确的指标,详细的试验内容在ansiz80.1-1999和fdaregulation21cfr801.410中有描述。简单的说,让一个5/8英寸直径的16克重的钢球从50英寸的高处自由落在被测试的镜片上,如果镜片没有破碎或没有碎屑从镜片的内(后)面脱落,则镜片通过测试。

在热固性镜片中唯有cr-39材料制造的镜片能通过此项测试。

你想一下,一颗直径达15.9mm的钢球,从1.3米的高度落下,冲击力是多么的大,平时我们会遇上这种碰击吗?所以我个人认为达到国标的要求足够了,不要听店家的忽悠了。不买贵的,要买对的!

从这个指标而言,我们认为cr-39镜片是上选,1.56,1.61,1.67,1.74的镜片是次之了。

第三,从镜片的阿贝数(色散系数)及折射率来优选镜片

对于树脂镜片有一个很重要的质量指标??色散系数。色散系数是衡量镜片成像清晰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色散系数的倒数,亦称阿贝数来表示。阿贝数越大,色散就越小,反之,阿贝数越小,则色散就越大,其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差。顾名思义,你也明白,表征某种材料对光源(光波是七色光)的分离作用;理想化的是一束光通过镜片后,没有失真,依然聚焦在一点,但由于材料的折射率不同及本身的特有性质,有一个折射率越高,对光的颜色分离作用越大的趋势。

小编推荐:世界近视眼镜十大品牌排行榜

镜片的阿贝数越大越好。这个指标正规的镜片包装袋上有注明。但对于没有注明的,一般该指标过低,羞于标明而已。

cr-39镜片的色散最小,阿贝尔数最大,56~58,是目前所知的镜片材料中最好的;而现在市场上占有量相当大的1.56镜片的阿贝尔数是cr-39的60%,1.60镜片及1.74镜片的阿贝尔数更低一些。

在约十几年前,1.56镜片刚流行时,西方国家是不允许进口上柜的,原因就是阿贝数过低,不达标,有害于视力的矫正。从这点而言,我们认为,应该重视镜片的阿贝尔数,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判断。

高折射率的镜片被推崇的一个亮点就是薄,但对于近视度不高的主体消费群体,近视度在300度以下的镜片,cr-39和1.56、1.61三种镜片装片好以后,厚薄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

购买眼镜后,要向销售单位索取相关凭证

配制眼镜加工单、发票、售后承诺等凭证,以便将来出现问题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发现眼镜佩戴后超过一周仍有不适反应,消费者应及时咨询眼科医生或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