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管理学院最新排名 山东管理学院排名第688名
山东管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山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本科高校,迄今已有79年的办学历史。现面向全国17个省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
学校坐落于泉城济南,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历城区和长清区,占地面积1103亩,校园芳草如茵、水清荷碧。建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馆藏纸质图书百万余册,拥有设备先进的工程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同声传译实训室等5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在风景秀丽的五峰山建有数千亩的教学实践基地,在省内外有17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以管理学科为主体,设有劳动关系学院、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经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46个本专科招生专业,形成了管、经、工、文、理、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成人特色课程4门。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30%以上,专任教师硕博比例达60%以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5人,还建有一支以专家学者、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为代表的兼职教师队伍。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级课题近30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建有“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3个。
学校实行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1所高校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孔子学院任教,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交流或本科就读,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山东管理学院最新排名 2018山东管理学院排名第688名
在校友会排行榜上,山东管理学院2017年在全国排名是688名;山东管理学院2016年在全国排名是674名;山东管理学院2015年在全国排名是658名。以下是山东管理学院历年在全国排名表,供大家参考: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类型 |
2017 | 688 | 山东管理学院 | 财经 |
2016 | 674 | 山东管理学院 | 财经 |
2015 | 658 | 山东管理学院 | 综合 |
2014 | 702 | 山东管理学院 | 综合 |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依托工会,突出特色,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秉承立业教育为基础,立人教育为根本的“双立教育”办学理念,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为经济社会和工会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4%以上。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古琴传承基地、山东地方戏传承基地,学校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基地被列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积极承办全国全省各类大赛、研讨会和考试活动,是全国计算机、注册税务师、电子商务师、秘书、公关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考试、培训基地,被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授予全球考试中心之一,是山东省唯一一家授权单位。
作为山东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基地,学校充分整合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工会干部培训、工会理论研究与《山东工会论坛》“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建校以来,充分发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和工会理论研究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培训工会干部近20万人,多项工会理论研究成果为省总工会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全省工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主办的《山东工会论坛》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工运类核心期刊,是中国政治类专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在工运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学校还是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承办点,曾荣获“山东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状”。
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通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管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生规模适度、教师队伍精干,工会理论研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办学效益显著、办学特色明显,人际关系和谐、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舒适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并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