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最新排名 安徽农业大学排名第214名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江春、校长程备久。
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 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572亩,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5.8亿元,图书馆藏书 350多万册。
下设 19 个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 21477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3238人。在职教职工17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7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20名。
现有ESI前1%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 80 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 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安徽农业大学最新排名 2018安徽农业大学排名第214名
在校友会排行榜上,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在全国排名是214名;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在全国排名是200名;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在全国排名是207名。以下是安徽农业大学历年在全国排名表,供大家参考: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类型 |
2017 | 214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6 | 200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5 | 207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4 | 178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3 | 185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2 | 182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1 | 170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0 | 177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在聚志愿版排行榜上,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在全国排名第227名;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在全国排名是235名;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在全国排名是241名。以下是安徽农业大学历年在全国排名表,供大家参考: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类型 |
2016 | 227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业 |
2015 | 235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业 |
2014 | 241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业 |
2013 | 246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2012 | 238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林 |
在金平果排行榜上,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在全国排名219名;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在全国排名224名;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在全国排名是237名。以下是安徽农业大学历年在全国排名表,供大家参考: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类型 |
2017 | 219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业 |
2016 | 224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业 |
2015 | 237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业 |
现有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26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106个;申请发明专利757项、授权248项。2017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8项。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乃至两国政府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探索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和“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形成了“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得到党和国家*、有关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当前,学校正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努力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