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高考 > 正文

贵州高考分数线预测多少分,贵州高考分数线预估

从近年各省的高考报名人数来看,绝大多数地区报考人数明显上涨。尤其2018年,全国高考总人数为975万。那么,2019高考人数将会是多少呢?由于目前2019高考报名尚未结束,所以无法得到准确数值,但就目前情形来看,或将创新高过千万。而高考人数增长也相应的提高了高考的难度及录取分数线。本文高考助手网带你一起了解关于2019年贵州高考分数线预估的相关信息,2019年贵州高考分数线预测多少分呢?下面数据可供参考!

一、2019年贵州各批次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

以下贵州各批次录取分数线的预测数据,是有高考助手网特级教师预测,家长和学生可供参考。

批次文科理科
一批580489
二批482384
高职205205

二、2013-2018年贵州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趋势统计汇总

批次文科理科
一批575484
二批477379
高职200200
批次文科理科
一批545456
二批453361
高职200200
批次文科理科
一批551473
二批457365
高职200200
批次文科理科
一批543453
二批472372
三批438345
专科220200
批次文科理科
一批569484
二批489382
批次文科理科
一批522449
二批446360

三、贵州高考相关政策最新消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报告不仅重申了教育促进强国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是体现了党在******对“教育公平”这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高度关切。**也多次谈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九大报告精神和*****的讲话,为我省修改和完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指明了基本方向。

事实上,从2010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多次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台相关文件。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提出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强调要“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教育部会同国家民委等五部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也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可以说,高考加分“瘦身”、确保公平公正已成主流趋势。对于仍然保留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也做了明确说明。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规定》就对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考生对象进行了清晰界定。《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第44条也再次明确规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或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第47条明确规定“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46条规定“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超出规定范围的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仅适用于向本省(区、市)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 这些规定,无不体现出教育部对少数民族加分范围精准定位的特点。国务院、教育部所提出的高考加分意见,应该成为指导我省修改和完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贵州省现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现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加分与否以少数民族身份为唯一依据;第二,加分幅度的区分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具有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安顺市西秀区户籍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加10分;具有其他县(市、区、特区)户籍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加20分。这种大锅饭、一刀切的作法,执行过程中弊端较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

1、没有落实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第一,未在分省录取的大前提下,按教育部文件精神区别贵州省内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和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差异;第二,超越了贵州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界定范围。贵州省民宗委和发改委在2016年12月发布的《贵州省“十三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指3个自治州(以下简称“三州”)、11个自治县和19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三州”和11个自治县”。现行政策明显扩大少数民族加分范围,将本属于散居地区(即不在文件所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纳入加分范围。第三,对超出规定范围的照顾性加分(指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享受加分的情况),未将适用范围限制在省内高校投档使用。上述不当之处,造成了贵州省居高不下的少数民族加分比例,2016年和2017年,贵州省享受民族加分的高考考生占比接近40%,2018年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人数更是突破17万,占比超过42%,加分人数中96%的考生加20分。如此大范围、高分值的加分比例,不仅背离了加分政策的补偿性原则,而且导致汉族学生在各个分数段遭受碾压,社会反响强烈。

2、没有充分体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偏离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加之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均获得跨越式发展,使当前贵州省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均、城乡不均而非民族间的不均。在此背景下,一刀切、无区分的加分政策,一方面无法体现不同民族地区以及民族地区城乡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弱化了加分政策向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少数民族倾斜的目标,造成补偿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实际上向“优势阶层”偏向的结果。从实施效果看,加分政策的实际受益者,多为教育条件优越的城市或示范性中学少数民族考生,而真正需要扶持的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并未享受实惠,可以说当前的民族加分政策已偏离了 “雪中送炭”的初心;另一方面,该政策也忽视了不同民族在同一地区享受同质教育资源的客观事实,在同等教育条件下,仅凭民族身份就可获取加分的政策,对广大汉族考生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造成严重的事实上的不公平。2018年文科裸分状元杨红云因无少数民族加分仅位列贵州省高考20名,在她前面的19名考生均获得10?20分不等的少数民族加分。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和杨红云享受着一样的教学资源,甚至多名考生与杨红云是同班同学。与此相类似的,是贵州省文理科高考排名前100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加分者占到70%左右,他们多出自于享受贵州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群体。这种在高分段学生群体中民族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仅是由于部分数据的公开而得以知晓,可以想见,其他分数段汉族学生所遭受到的系统性排挤将会更触目惊心。这种愈演愈烈的加分后果是对教育法中所倡导的教育公平原则提出的严峻挑战,也应该是我省相关部门应该彻底反思民族加分政策所必需考虑的。

3、加分门槛过低,分值过高,监管过松,高分值驱使下所滋生的社会腐败现象日趋严重。目前考生及家长反应最为激烈的就是加分政策门槛太低所带来的权力寻租和“造假”之风盛行,导致加分政策失真。部分考生家长或为实现向少数民族身份的转化、或为实现向高加分值地区的户籍迁移,利用权力、人脉、金钱,不正当地攫取高考加分机会,已成为贵州省不合理高考加分政策所衍生的副产品。有资料显示,仅2017年9月,贵州省办理的变更民族身份事宜就超过400人次,其中99%是汉族改少数民族,而申请民族身份变更的人群主要集中于15?18岁的学生群体。大范围的民族身份变更,挤占了少数民族教育补偿资源,窃夺了国家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关怀,损害了真正需要扶助的贫困少数民族考生的群体利益,不仅恶化民族关系,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招考原则,引发社会矛盾,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