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最新排名,黑龙江科技大学学院全国排名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家长关心志愿填报的意向大学的排名,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全国最新的排名,本排名是根据该大学的综合因素得出,仅供参考!
1、黑龙江科技大学历年全国排名【校友会版】
在校友会版本排名中,黑龙江科技大学2020年全国排名第337名,2019年排名第378名,排名上升了41位。
年度 |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省内排名 |
2020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37 | 12 |
2019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78 | 14 |
2018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48 | 13 |
2017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52 | 12 |
2016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44 | 15 |
2015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55 | 13 |
2014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84 | 15 |
2、黑龙江科技大学历年全国排名【最好大学版】
在最好大学版本排名中,黑龙江科技大学2019年全国排名第369名,2018年排名第402名,排名上升了94位。
年份 |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所在地 |
2019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69 | 黑龙江 |
2018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463 | 黑龙江 |
2017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暂无 | 黑龙江 |
3、黑龙江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省内排名【校友会版】
在黑龙江省内大学排名中,黑龙江科技大学2020年排名第12名,排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前后的分别是佳木斯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校友会2020黑龙江省大学排名
名次 |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6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67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3 | 东北林业大学 | 116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 | 黑龙江大学 | 118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 | 东北农业大学 | 123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152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61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 | 东北石油大学 | 218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242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10 | 齐齐哈尔大学 | 318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1 | 佳木斯大学 | 328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2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337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13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35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14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399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15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474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16 | 绥化学院 | 503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17 | 黑河学院 | 507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18 | 大庆师范学院 | 556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19 | 哈尔滨金融学院 | 571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20 | 哈尔滨学院 | 580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20 | 黑龙江工业学院 | 580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105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190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
哈尔滨体育学院 | 455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
齐齐哈尔医学院 | 495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
哈尔滨音乐学院 | 560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
牡丹江医学院 | 560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黑龙江科技大学简介
黑龙江科技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因坐落于松花江北岸,故有“江畔朝阳”一说。
学校的前身是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几经易名,1981年更名为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01年在哈尔滨建设新校区,2003年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