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下考生怎么根据分数选学校
2020年新高考改革下考生怎么根据分数选学校
2020年高考志愿设置和填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平行志愿填报最多不超过60个。
对此,很多考生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选择和填报志愿。现结合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实践,对2020年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作一解析,供考生和家长在近期模拟志愿填报和明年正式志愿填报时参考。
高考志愿填报,会有哪些公开信息供考生参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公开信息供参考。
1.普通高校招生专业计划。内容包括院校、专业(专业类)、层次、选考科目要求、招生计划数、学制、学费参考等。将于2020年6月下旬在《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现代教育》6月增刊)上向社会公布。自每段(次)录取结束后,剩余院校专业招生计划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www.sdzk.cn)统一公布。同时,在填报志愿时提供按选考科目、学校地域等条件的筛选功能,方便考生查询。
2.往年的各专业录取情况。填报志愿前,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提前发布近三年各院校专业(分文理)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和相应位次(或名次)等信息,供考生做参考。
3.2020年考生位次信息。比如考生高考总成绩位次、不同选科组合分类分段表、考生选科单科成绩分段表、艺术类统考综合成绩分段表、艺术类联考综合成绩分段表、体育类综合成绩分段表、艺术类统考专业成绩分段表等。
4.高校招生章程。考生可登录高校的官方网站或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查询。
5.国家和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关文件。
考生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要充分了解教育部和山东省招生录取政策规定
1.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认真研究教育部关于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的相关文件规定,尤其与往年规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2020年起所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的同学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2020年起取消对“极少数艺术团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进一步降低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的优惠办法等政策规定。
2.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认真研究《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定,全面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了解高考加分政策等。
3.根据高校招生计划与考生高考成绩所划定的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等有关分数线。
二要严格依据招生计划,理性参考往年招生录取数据等信息
考生填报志愿务必以《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上公布的院校代号及名称、专业代号及专业名称为准。
2.理性分析有关招生院校和专业的录取信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分析对照欲报院校往年招生专业录取投档情况,参照分析往年的投档位次、录取专业平均分、最低分,以及2020年考生高考成绩位次及高考成绩总分一分一段表等信息。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位次,参考往年的录取情况,做一个大致定位。但是也应认识到,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在文理分科、以院校为单位的投档录取模式下的录取结果,改革后新的录取模式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变化。2020年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单纯用考生高考成绩位次对应往年的专业录取位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考生应理性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信息。
此外,高校招生专业的分数线每年都会因考试难度、招生计划数等不同而发生变化,使用专业分数线或平均分一般很难起到有效的参考,而参考平均分与当年段(批)次的“分差”或许有一定参考意义。
三要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
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主要依据,考生务必仔细研读了解后再填报志愿。招生章程要重点查看:
一是高校全称。一些高校的名称或简称容易产生混淆,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二是办学性质。弄清是公办、民办或是独立学院。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各有特色。单从办学体制来选择高校是不科学的。各高校对市场的适应情况不一,其教学和专业方面也不一致。关键要看哪个最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理想相契合。
三是毕业证书的印章。认清在高校毕业后获得的证书印章,比如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等独立高校,毕业时获得的毕业证是由独立高校颁发的,而非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颁发。
四是办学地址。了解高校就读所在的省、市、区。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高校在不同城市设若干校区,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弄清自己报考的高校(专业)在哪个校区。2020年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和填报系统均提供按学校地域搜索的功能,方便考生查阅。
五是身体健康状况要求。高校部分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要求。考生可结合自己的体检报告,避开自身不适宜报考的专业,以免出现因身体条件退档的情况。
六是外语语种要求。高校(专业)对考生外语语种的要求多样。考生要注意那些限制非英语语种的专业,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考虑这一因素。
七是单科成绩要求。部分高校专业会对考生的一科或者多科的成绩有相应的分数要求,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成绩,避免填报不符合其单科成绩要求的专业。
九是选考科目要求、录取规则等其他事项。精准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要求,尤其是对选考科目等有明确要求的专业,对不符合其选科要求的一定要规避填报。此外,还要重点关注录取规则,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录取规则。
考生如何选择高考志愿?
(一)理性选择,综合定位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二)筛选并优化志愿,形成合理梯度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三)结合自身实际,规避风险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