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学院最新排名 兰州工业学院排名第675名
兰州工业学院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由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1958年改建为举办中等专业教育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学院。
学校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占地面积1692.29亩,校舍建筑面积2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5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804万元,馆藏图书81.14万册。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0456人,各类成人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54人,专任教师530人,高级职称教师266人,其中教授6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01人,其中博士75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专家1名,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省领军人才1名,省"园丁奖"12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4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
兰州工业学院最新排名 2018兰州工业学院排名第675名
在校友会排行榜上,兰州工业学院2017年在全国排名是675名;兰州工业学院2016年在全国排名是688名;兰州工业学院2015年在全国排名是699名。以下是兰州工业学院历年在全国排名表,供大家参考: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类型 |
2017 | 675 | 兰州工业学院 | 理工 |
2016 | 688 | 兰州工业学院 | 理工 |
2015 | 699 | 兰州工业学院 | 理工 |
2014 | 617 | 兰州工业学院 | 理工 |
2013 | 654 | 兰州工业学院 | 理工 |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学科部、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现有普通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14个。建立了以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专业集群为支撑的,以服务甘肃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与地方新兴产业对接、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5大学科门类。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围绕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多项教育部、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厅级教学成果奖43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课程59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1门。机械制造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获各类课题立项3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高校新型智库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立项60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社科成果奖等奖励102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奖7项。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共计62项。学校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57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15篇。
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在机械装备与新材料方面完成了多项有突破性的实用创新项目,研发了冶金输送设备、冶金冶铸模具两个在国内市场领先的优势产品系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甘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资源环境信息化工程实验室"为省级工程实验室。"绿色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实验室"、"电子商务运营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甘肃新型城镇化中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育基地。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建有机械测量、机器人、PLC、自动控制、模具冲压、柔性制造实习、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75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职业技能培训点8个。与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中国电信甘肃分公司、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元双日食品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协议共建96个校企合作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斯洛文尼亚、瑞士、古巴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我校积极开展在校本、专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先后派出多名学生到美国、德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乌克兰等国留学。学校被省上列为试点转型的六所高校之一,积极开展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赴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师资培训等活动,有近百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交流讲学,开展了与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支持我校的转型发展。发起成立并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重视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和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奖励89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1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39项、优秀奖4项,省级奖励835项。学校积极推进大学色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立创业俱乐部,培育创业团队,2016年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教育部立项,36项获省级立项。在省人社厅进行的全省高校毕业生情况调查中,我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各界的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在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开物成务、启智求真"的校训,大力弘扬"坚韧顽强、质朴无私、包容创新、和谐奋进"的办学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创业与就业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中央文明委、团中央、中共甘肃省委等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立足甘肃、面向西部、服务企业,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文化荣校,努力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