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全国各省录取最低录取位次及分数
萍乡学院高考历年分数线、历年录取最低位次,这两项数据是考生填报萍乡学院志愿很重要的参考指标,考生可以根据这两项数据去匹配自己可以上哪些大学。当然现在大部分考生都在使用聚志愿网站,输入分数可以直接给你匹配符合你的院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历年萍乡学院录取分数线和录取最低位次相关数据。
1、2019年萍乡学院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数据统计表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442 | 466 | 25901 | 7447 |
辽宁省 | 本科批 | 457 | 526 | 64506 | 14615 |
山东省 | 本科批 | 469 | 526 | 153404 | 35530 |
广东省 | 本科批 | 446 | 513 | 137083 | 45804 |
海南省 | 本一批 | 550 | 613 | 16353 | 5075 |
河北省 | 本二批 | 454 | 515 | 131830 | 33876 |
山西省 | 本二批 | 432 | 484 | 85954 | 23991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二批 | 398 | 486 | 45551 | 11950 |
吉林省 | 本二批 | 414 | 469 | 47376 | 11614 |
江苏省 | 本二批 | 307 | 316 | 148021 | 34075 |
安徽省 | 本二批 | 433 | 524 | 144389 | 37404 |
福建省 | 本二批 | 436 | 63208 | ||
江西省 | 本二批 | 473 | 525 | 79288 | 25260 |
河南省 | 本二批 | 446 | 498 | 189057 | 49902 |
湖北省 | 本二批 | 442 | 500 | 89873 | 24641 |
湖南省 | 本二批 | 455 | 526 | 96900 | 28869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412 | 450 | 86974 | 27510 |
重庆市 | 本二批 | 477 | 513 | 64003 | 18209 |
四川省 | 本二批 | 497 | 508 | 129281 | 37831 |
贵州省 | 本二批 | 404 | 494 | 94811 | 25229 |
云南省 | 本二批 | 460 | 517 | 73537 | 23825 |
陕西省 | 本二批 | 440 | 488 | 83708 | 24549 |
甘肃省 | 本二批 | 424 | 485 | 64277 | 16299 |
青海省 | 本二批 | 377 | 456 | 13230 | 3128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416 | 510 | 18259 | 5050 |
2、2018年萍乡学院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数据统计表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442 | 481 | 26545 | 7447 |
辽宁省 | 本科批 | 452 | 520 | 65423 | 12929 |
山东省 | 本科批 | 463 | 528 | 152643 | 36759 |
广东省 | 本科批 | 436 | 509 | 136909 | 42651 |
海南省 | 本一批 | 550 | 598 | 16309 | 5638 |
河北省 | 本二批 | 431 | 511 | 138428 | 33207 |
山西省 | 本二批 | 432 | 480 | 83154 | 23122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二批 | 381 | 449 | 47198 | 13600 |
吉林省 | 本二批 | 408 | 435 | 45791 | 13908 |
江苏省 | 本二批 | 316 | 311 | 105171 | 35432 |
安徽省 | 本二批 | 463 | 519 | 118940 | 34558 |
福建省 | 本二批 | 429 | 59892 | ||
江西省 | 本二批 | 473 | 523 | 75278 | 27062 |
河南省 | 本二批 | 426 | 500 | 197157 | 49188 |
湖北省 | 本二批 | 442 | 496 | 86746 | 28026 |
湖南省 | 本二批 | 456 | 531 | 95889 | 27587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398 | 428 | 87481 | 38864 |
重庆市 | 本二批 | 466 | 481 | 64284 | 21061 |
四川省 | 本二批 | 496 | 517 | 128316 | 46391 |
贵州省 | 本二批 | 418 | 520 | 89541 | 26695 |
云南省 | 本二批 | 465 | 523 | 65449 | 26238 |
陕西省 | 本二批 | 432 | 476 | 81111 | 23081 |
甘肃省 | 本二批 | 438 | 464 | 58311 | 15878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433 | 15601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本二批 | 427 | 451 | 23023 | 7187 |
青海省 | 本二批 | 431 | 3162 |
3、萍乡学院院校介绍
萍乡学院坐落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发祥地之一——江西省萍乡市。
1898年创办的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萍乡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芦溪县是中国最大的电瓷产业基地;湘东区是中国工业陶瓷重要生产基地。萍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享有“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的美誉;傩面具、傩舞、傩庙“三宝”俱全;中国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远播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武功山十万亩高山草甸被誉为“云中草原、户外天堂”。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
萍乡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溯源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78载办学春秋,为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名毕业生。首届毕业生刘天泉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牢固树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提升迅速,本科办学初见成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萍乡市服务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的29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36人,其中本科生7668人,本专科生比例为7:3。
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3.1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9.46万平方米。有教学实验实训室167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47个。建有省级柔力球训练基地和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35.1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25.64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范围,网络出口带宽8000Mbps。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42人,其中博士55人,正高职称57人,副高职称16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西部之光”人选4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
学校现有省级一流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0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9门,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2013年以来立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31项、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67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升本以来投档线均高于控制线25分左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近三年来,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444人次,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50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109项。学生研发冰壶堡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在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依托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各界欢迎。
学校对接地方产业,着力建设了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海绵城市研究院等4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3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570篇,其中SCI论文73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30部;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
风好正是扬帆时。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具备了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形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融入地方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等方面初步形成办学特色。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