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青海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1 10:21:58 高考助手网

一、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1、2022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4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095名;

2、2022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授课)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919名;

3、2021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7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320名;

4、2021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授课)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3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602名;

5、2020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8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499名;

6、2022年青海高考文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2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751名;

7、2022年青海高考文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授课)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83名;

8、2021年青海高考文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授课)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006名;

9、2020年青海高考文科类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985名;

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青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青海 2022 理科 本一 345 15095 省政府
青海 2022 理科 本一 411 6919 省政府
青海 2022 文科 本一 425 3751 省政府
青海 2022 文科 本一 466 1583 省政府

2、2021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青海 2021 理科 本一 373 11320 省政府
青海 2021 理科 本一 431 5602 省政府
青海 2021 文科 本一 417 3928 省政府
青海 2021 文科 本一 460 2006 省政府

3、2020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青海 2020 理科 本一 386 10499 省政府
青海 2020 文科 本一 454 2985 省政府
2024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计划在山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jwc.gnun.edu.cn/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4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有哪些专业
20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什么样的学校 好不好值得报考吗
2024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大学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改建为本科院校,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学校党委坚持以************************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经过近40年的办学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门省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培育)4个,建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培育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718人,专任教师56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41%,6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40人。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近100人。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3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4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9个。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每年有近百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足球队连续三次夺得“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中获高教主赛道金奖,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系展演活动中《甘南手作----艺术工作坊》荣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等奖项。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教师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0余部,授权专利121项。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